中国·南宁 2017-11-18
2017年11月18日,中国-东盟冠心病介入高峰论坛暨第十四届广西冠心病介入论坛在南宁隆重开幕。论坛举办期间大咖云集,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新加坡国大医院陈淮沁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演讲。
陈淮沁教授精彩授课
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是近年来大热的话题之一,其引起热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与传统金属支架相比具有一些绝对的优势,例如,其不遗留永久金属植入物,可避免慢性炎症的进展,之后再介入无后顾之忧,主支植入支架后,不会对边支造成过大的影响,保证了血管正向重构的能力,对于CT和MR都有良好的随访兼容性。
以支架植入5年后腔内影像OCT的结果为例,金属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就永久的留在血管内,内皮会不断增生将支架包裹覆盖,而生物可吸收支架会逐渐完全降解,血管内无残留,内皮光滑,管腔完整。
近日的一项关于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的大型荟萃分析纳入了ABSORB II、ABSORB III、ABSORB日本以及ABSORB中国这四项研究,结果显示与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XIENCE相比,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一年内的死亡、心梗及血运重建风险与前者无明显差异。ABSORB II研究显示生物可降解支架一年支架内血栓风险明显高于药物洗脱支架,但长期随访结果提示ABSORB的四年不良事件风险与XIENCE无明显差异,且ABSORB在第三第四年间也无支架内血栓事件的发生。ABSORB III研究结果显示BVS三年累积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高于药物洗脱支架,其原因主要在于支架内血栓风险较高,以及靶血管相关心梗的发生率也较高。同时,ABSORB III研究还提示我们生物可吸收支架在直径较小的血管中支架内风险也明显升高,这可能与可吸收支架的厚度较大有关。
对于可吸收支架的植入,还有相关研究强调了支架植入技术中的“PSP”原则,即靶病变的预扩张、最适支架尺寸的判断以及支架植入后的后扩张处理以确保支架梁的完全并列。相关研究认为,优化支架植入技术可使生物可吸收支架得到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媲美的临床结果。但同时也有研究提出不同意见,AIDA研究就证实可吸收支架的支架内血栓风险是独立于支架植入技术之外的,且明显高于金属支架。
可吸收支架早期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原因与晚期支架内血栓是有所不同的。早期通常由于支架过度扩张导致支架损坏,缺乏腔内影像学指导从而导致支架膨胀不足、贴壁不良、未完全覆盖病变等等,并且生物可吸收支架自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支架梁较厚等等。而晚期则可能由于支架解体引发支架贴壁不良,管腔内解体造成血栓。今年3月份,美国FDA就针对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发出安全性警告。而今年9月,雅培公司就正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暂停销售生物可吸收支架。
当前使用的第一代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支架梁较厚、支架推送力不足、损伤愈合时间较长、吸收时间持续过长等。我们期待下一代可吸收支架能够克服第一代的缺点,真正为PCI技术带来一次革新。目前除已经暂停销售的ABSORB之外,其实还有其他几种来自不同国家的可吸收支架,大多数都为聚合物支架,但其中有一种金属镁可吸收支架与众不同,其既具有表面光滑、可一次性膨胀获得更好的贴壁和扩张等金属支架的优势,还具有12个月后完全降解的可吸收支架的特点,前景可观,但仍需要时间的检验。
总而言之,目前没有证据可以证明生物可吸收支架由于二代药物洗脱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的早晚期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是值得我们多加关注的地方。若计划植入生物可吸收支架,必须经经验丰富的术者仔细挑选合适的患者和病变,还需结合严谨的技术与腔内影像学的指导。
盛极而衰一词来源于中国典籍《周易》,其后一句话是否极泰来,意为逆境到达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希望生物可降解支架可以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科技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我个人还是期待着生物可降解支架的明天会更好。
李浪教授点评
目前暂停生物可吸收支架的销售,或许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来冷静的思考BVS的不足和缺陷要如何克服,若无法克服其材料学方面的局限性,BVS将仅仅是我们的一个美好设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