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希立专访:心衰的器械治疗已迈上舞台

      2017年10月12~15日,第28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就心血管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开展深入讨论。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有幸邀请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杨希立教授就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严道医声网:

      近年来,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发展新趋势?

杨希立教授:

  近年来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常使用的方法包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术(ECMO)、Impella以及左心室辅助装置治疗等。现如今IABP的应用非常广泛,临床医生对其也较为熟悉。而临床上ECMO得到专业医生的重视程度不足,但实际上其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心力衰竭和心肺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目前临床医生对其重视程度在逐渐增加,其发展也较为迅猛。Impella是全球最小的左心室泵装置,通过介入手段置入,可以在5—7天短时间内应用,对心力衰竭患者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左心室辅助装置目前在中国应用较少,而国外应用较多,对中晚期心衰患者作用显著。我认为通过大家对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认识和重视逐渐加深,我们中国该方面的器械应用会进一步得到重视、发展和推广。

严道医声网:

      2005年公布的欧洲心脏病协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就已经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患者心衰治疗的I类指征。但在我国国内,这一技术的普及还比较慢,请问影响CRT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对于进一步做好这一技术的推广,您都有哪些建议?

杨希立教授: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认识不足,这是我们必须要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CRT的应用可以广泛推广的前提是我们这些专业的心血管医生对该治疗手段得到认知、知识普及以及对其有足够的重视;2. 对CRT技术的应用和掌握不熟悉、不专业阻碍了CRT的应用和推广。针对此情况我们可以开展相应的推广和培训;3.国家的政策。CRT的费用比较昂贵,对患者造成经济负担较重,因此我希望国家医保可以对该技术的应用大力支持。

严道医声网:

      最后,能否请您介绍一下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CRT治疗的发展现状及未来?

杨希立教授:

  我们佛山市一医院是一个古老的三级医院,有140年历史,是中国第七古老的医院。近30年来我院在心脏介入治疗方面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国内外专家的支持下,CRT治疗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其应用在近15年来发展得尤为迅猛。但是我们仍存在不足——对医生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基层医生的培训和教育不足,就这一点我们仍需开展大量工作,推动CRT治疗的发展。


阅读数: 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