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脏学会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仪式圆满举办

1.png

  2017年10月12日,中国心脏学会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仪式在京举行。中国心脏学会理事长马长生教授、候任会长陈义汉院士向北京市新街口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颁发“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标牌。中国心脏学会将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秉承“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全民心脏健康”的宗旨,利用强有力的专家资源,全力支持社区心血管病的预防管理,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未来专家与社区医生将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共同创造心健康、新梦想的中国。

授牌仪式

1.png

2.png

马长生教授、陈义汉教授为16家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

  会议期间,马长生教授、陈义汉院士为16家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张萍教授介绍参与授牌的社区医院包括:西城区广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城区陶然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淀区永定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台区鑫福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台区西罗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垈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清华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三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朝阳区三间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png

马长生教授致辞

  马长生教授在授牌仪式中说到,中国心脏学会于2017年10月12日正式成立,也是北京地区第一批社区心血管病防治基地授牌,未来我们会将基地建设扩展到上海、广州等地,并将这些发达地区的经验传递到中西部地区。他指出,未来必须将心脏专科和社区全科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心血管疾病,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尽量打通心脏专科和社区全科的壁垒,提升社区医疗的综合实力,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减少心血管疾病的死亡事件,降低因房颤所致卒中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后,马长生教授表示,今后学会将举办更多的活动,希望在学会的陪伴下,今天的“星星之火”可以成为未来全科医学蓬勃发展的基石。

主题发言

4.png

张萍教授精彩发言

  张萍教授指出,由国内著名心血管专家马长生教授牵头,陈义汉院士、张健教授等心血管专家共同发起组建的中国心脏学会,其宗旨是提高综合防治水平、促进全民心脏健康。学会的任务是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以病人为中心的意料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完善心血管教育、培训和临床决策支持体系;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制定心血管疾病防治标准与规模;为卫生政策和法规制定提供支持。她表示,中国心脏学会开辟了我国学会组织的新模式、新构架,将在疾病诊治规范化、基层医生培训教育、技术创新与推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引领中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5.png

孙艺红教授精彩发言

  孙艺红教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慢病预防管理,她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首要致死原因,其中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最大的危害是脑卒中,房颤可使脑卒中的风险增加5倍,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随后,孙艺红教授为大家讲述了社区房颤卒中治疗的防治要点,需要重视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尽早干预,在社区及早发现、识别急性脑卒中,积极帮助患者转诊到有条件的大医院就诊,一旦高度怀疑急性脑卒中,全科医生应积极开展院前急救,同时联系救护车进行转诊,患者康复出院回到社区后,全科医生与患者、家属、社会工作者协作,承担起患者的防治责任。

6.png

社区院长代表精彩发言

  西城区新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玉玲院长、北京邮电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杨大来院长、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施燕红院长分别作精彩发言。他们首先祝贺中国心脏学会的成立,同时也很荣幸可以加入这个大家庭,感谢学会对北京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支持,并指出,房颤卒中管理项目为社区医院搭建了心血管疾病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做为这个项目重点支持的社区医院深感责任重大,未来会在学会的领导下大胆探索,不断完善社区全科医疗在房颤及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因素管理方面的临床路径,患者对于自我管理的方法的路径,进而为降低社区脑卒中的发生的危险,提升社区房颤的检出率,普及房颤社区用药出血风险监控体系,尝试心律失常及远程大数据管理平台,即“互联网+”心脏疾病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下一步的基地建设离不开学会各位专家的支持,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会共同积极努力的进取,将北京市社区患者心血管疾病,特别是房颤的检出率、治疗率共同提升至国内领先水平,造福广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

7.png

会议现场

经严道医声网现场整理


阅读数: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