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2017 屈百鸣:电风暴诊治

1.jpg

浙江省人民医院  屈百鸣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又称室性心律失常风暴(ventricular arrhythmia storms)、交感风暴、ICD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VT)和/或室颤(VF),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由于其死亡率高、预后不佳,近年来备受临床关注。 Hohnloser等研究发现所有ES中的91%源于频发室速,余下部分则为单纯室颤或室速合并室颤。

  电风暴一经发现,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应立即给予电复律/高级生命支持(ALS);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需仔细分析ES,积极寻找病因和或诱因,及早控制ES。 

  ES患者在经短暂紧急处理后,即刻进入分析与控制流程。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连接除颤器;建立静脉通路、嘱患者平卧、给氧;唤醒团队;向患者家属告知病情;完善包括病史、心电图、电解质、Tni、血气分析等血液学检查、床旁心脏超声等检查,进行ES评估,分析可能的发生原因。 

  发生ES的患者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心脏扩大、心肌肥厚、心力衰竭等结构性心脏病基础或离子通道疾病等基础,交感兴奋、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中毒等成为其诱发因素,或直接这些诱发因素及其内环境紊乱单独导致。心电图对ES分析和诊断常起到决定性作用,能提供心律失常性质和起源的判断,提示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中毒、器质性心脏病(心脏肥大、束支阻滞)、遗传性心脏离子通道病(心电异常特征改变)等,尽可能记录ES发作和间歇期12导联心电图,以利于ES的分析,指导抢救。床旁紧急超声检查有助于缺血(如阶段性运动异常、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室壁运动和EF)、心包填塞、瓣膜性疾病、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瘤、呼吸衰竭等的诊断和鉴别。 必要时的CTA检查对冠脉鉴别、肺栓塞、夹层动脉瘤等致命性疾病以及胸肺疾病等的鉴别和诊断提供帮助。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ES发生率最高。>6%的ACS患者48小时内会发生室性心律失常(VAs)。对于心肌缺血的VT或VF,指南推荐应立即行再灌注治疗;对不能排除心肌缺血的VT或VF,在复律后也应立即行冠脉造影或随后的血运重建;反复多形VT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和/或静脉胺碘酮治疗,也可以试用利多卡因。 

  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ES应立即给予临时起搏(病因可以解除者)或植入埋藏式起搏器处理。

  纠正缺氧,纠正酸中毒,改善内环境。获得性尖端扭转型室速,除去诱发因素外,及时补钾、补镁纠正低血钾。

  应激创伤、手术、精神创伤和嗜铬细胞瘤等可引起交感ES。除了及早去除诱因、应用β受体阻滞剂或胺碘酮以外,针对顽固性ES的特殊处理包括:镇静或麻醉、硬膜外麻醉、胸交感神经节切除。也有报告肾动脉神经节消融对ES有效。

  ICD植入术后的ES,及时予以程控,调节起搏频率, ATP与Shock范围,避免ICD的不必要放电。

  反复的顽固性ES,导管消融治疗也在探索中,尽管存在消融靶点的确定及其有效性的评估等诸多困难。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导致的ES可考虑外科等室壁瘤切除。

  对于顽固性ES,血流动力学影响明显,需反复电复律处理,病因难以迅速纠正(如重症心肌炎、肺栓塞、中毒等)ECMO或左室辅助装置(LVAD)提供强有力的循环支持,提供纠正、处理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阅读数: 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