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I创心基金】关注早期研发,共促成果转化

1.png

  近日,“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暨CCI创心基金已开放申请。“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1月获批正式立项建设,中心主任为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工程研究中心在广泛开展介入器械研发的同时,亦积极传播心血管创新理念,鼓励心血管医生参与心血管器械创新。

2.png

  葛均波院士指出:我国目前的创新型心血管病介入技术与器械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亟待提高。“工程中心”的建设将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原始创新能力及其核心竞争力,并打造一支国家级的产学研互动的心血管医疗器械研发团队,希望能通过3至5年的时间,构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型理念及技术转化中心,并最终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集研究、开发及生产为一体的“工程中心”,这一设想将推动国内企业突破国际医疗器械巨头的技术垄断和价格控制,开发出更多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新型心血管器械,为国人造福。

3.png

  2015年9月,由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依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enters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CCI)在上海成立。为推动临床医生创新,尤其是推进医疗器械的产学研融合发展,工程中心将设立教育部工程中心开放课题暨“CCI创心基金”支持创新型医疗器械的早期研发。开放课题提供每个项目15-30万科研经费,同时提供复旦大学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药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各方面的学科支持,并提供大型动物实验、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组织病理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公共平台配套服务,在原型设计和制造方面将组织并提供工程研究中心的合作企业的技术支持。经2年课题周期结题,优秀的课题成果将获连续资助,并推荐给工程中心合作企业优先转化。

4.png

  为进一步知悉此次“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暨CCI创心基金的相关细则,CCI特邀该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CCI秘书长沈雳教授对此展开深入解读。

关于研究中心

      请您介绍下“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沈雳教授:“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3年11月获批正式立项建设,中心主任为我国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葛均波院士。工程中心是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多年构建的“心脏介入器械”研发平台为核心建设区域,整合复旦大学各相关院系,与国内外多家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联手成立的一个多学科交叉、以心血管医疗器械转化为目标的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9月,由工程研究中心作为依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在上海成立。CCI集创新培训、设计交流、研究支持、产业合作为一体,希望激发一线临床医生——发现和解决临床需求主体的创新潜能。

5.png

课题特点

      设立该开放课题与以往的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有何不同?该开放课题又称“CCI创心基金”,请问和社会上的基金有何不同?

  沈雳教授:国内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均有自设的开放课题,但大多数课题以合作科研为主,其主要考核指标为发表高水平文章。此次的开放课题以转化为导向,通过合作课题,进行相关新器械、新技术的研发,实现成果的转化。这与国家鼓励科研院所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的政策导向相符合。

  CCI创心基金严格意义上不算基金,仍属于对外开放课题,其经费主要用于新器械早期研发的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原型制作等费用,属于早期研发阶段的支持,类似于“种子基金”。目前社会上对医生在此阶段的创新投资非常保守,一般需要看到“原型”甚至动物实验才愿意介入,因此很多医生的创意因为启动经费的匮乏、缺少研发环境等因素而扼杀在萌芽中。而医院提供的经费支持,恰恰填补了此空白,我们的“基金”不像商业基金那样具有“逐利”性,其根本目的是帮助医生开启创新之门,迈出创新的第一步。换言之是帮助医生创新者实现创新的从0到1的跨越,这往往是最艰难却也最关键的一步。当然称为“CCI种子基金”是鼓励包括CCI会员(学员)在内的所有有创新理念的心血管医生申报该课题,我们的启动经费不多,但衷心希望可以把一颗“创新的种子”孵育发芽,从而得到更多社会基金的关注,协同合作将“创新萌芽”培育成“参天大树”。

6.png

申报条件

      如何申报开放课题?有什么具体条件?该课题是基于中山医院的支持,外院医生能否申报?

  沈雳教授:该课题对所有有志于心血管创新的医生开放,CCI会员(学员)是优先资助对象,但不仅仅限于CCI,只要你已经有好的创意、具备一定前期基础,且需要进一步深入,尤其是需要体内外验证或者原型的制备及动物实验,都符合该课题的申报。我们每年会资助1-2项特别有创意而且有一定设计思路的课题进行资助。具体条件请参考《课题申报指南》(本文附件)。该课题非常欢迎外院医生申报,我们了解到很多医院的医生虽然有很好的创新能力和想法,但缺少中山医院这样的研发平台以及早期经费支持,而我们的开放课题非常符合这些有创新潜力,而又急需创新支持平台的医生。

7.png

基金优势

      开放课题看上去资助额并不太高,与其他的大型课题(或基金)相比,其优势在哪里?

  15至30万的资助资金,对于纯基础研究课题并不多,但是对于器械早期研发,原理验证、甚至制备原型,是充裕且珍贵的。资助的产品如果转化成功,申请团队可以获得高达80%的转化收益,这是非常优良的回报。更重要的是,该课题依托葛均波院士牵头的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平台,提供的支持资源是无法单纯用科研经费多少来衡量。该课题的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部工程中心的平台,具有在心血管器械研发的雄厚基础和优势。该团队在葛均波院士领导下,在心血管支架、介入瓣膜、结构心脏病器械、干细胞及组织工程等方面有丰富的研发经验;尤其在各类器械的大型动物实验方面拥有巨大的优势,是CFDA仅有的几家授权心血管介入器械上市前验证的动物实验中心。不同于其他商业化的动物中心,我们减免了开放课题所要支付的昂贵的动物实验费用,还配套经验丰富的动物实验人员,从这方面讲,已经为申报者节省了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万计的动物实验费用。

  (2)基于中山医院和复旦大学的平台,我们还可以提供微创心血管外科、外周血管介入等研发支持,我们的支持范围已经超越了心脏内科范畴,同时还可以获得复旦大学在材料学、电子工程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等多学科支持,这些都是复旦大学的优势学科。

8.png

  (3)基于CCI平台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心血管病分会的社会支持,为申报者的器械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交流网络和平台。我们的平台中不仅有诸如微创、威高、乐普、吉威、先健、赛诺等国内知名医疗器械公司,也有康德莱、埃普特等在医疗植介入耗材制备能力领先的公司,可以为申报者提供原型制作支持,也拥有一大批初创企业愿意和医生共同研发、共同创业。除此之外,我们和药监局器械审评中心、中检院等行业主管机构长期保持沟通及合作,在专利申报、临床统计及CRO方面也有良好的合作单位。

  综上所述,我们支持的不仅仅是资金和实验平台,更为医生构建了贯穿创新全产业链的生态圈。经2年课题周期,优秀(或有前景)的课题成果将获连续资助,并推荐给工程中心合作企业优先转化。可以说进入开放课题的项目就是进入了“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快速通道。

后续管理与转化

      该开放课题将如何运行和管理?未来如何实现转化,转化的成果如何分享?

  首先我们有较为严格、公正而又独特的入选标准,我们不以发表论文为主要评选和考核指标,而以专利及转化为核心考核目标,因此,我们的课题评审专家组由医生、工程师、企业家以及投资人共同组成。其次,课题进行过程中,采用项目组方式运行管理,借助中山医院教育部工程中心平台和CCI的平台给予全面的支持和服务,力促项目的顺利进展,尤其是向转化进展。最后,项目成果除常规课题成果验收外,将通过市场化方式与外界对接,力争实现产业化。

  开放课题一旦立项,将依托中山医院教育部工程中心的相关课题组开展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衍生的新专利和成果原则上属于该课题组,知识产权属于中山医院。在转化成果的权益分享上参照中山医院职工的分配比例(中山医院另有专门文件说明)。团队内部分配比例,由团队协商决定。总体而言,中山医院的成果转化政策非常具有吸引力。当然对于申请人原单位的成果及权益诉求,我们会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在课题立项时另行签订单位双方以及申请人均能接受的协议。总之,我们的最终目标是鼓励医生创新,并最大限度的保证申请个人其所在单位以及资助单位的合法权益。

9.png

关于后续基金

       开放课题中若有非常好的成果转化,有没有考虑增加课题投入获建立II期创心基金?

  在获得医院和学校开放课题经费支持的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对心血管创新的支持,无论是企业的横向课题合作,还是政府或者投资机构的基金支持,只要有利于创新转化,只要符合国家和主管单位的政策,工程中心和CCI都欢迎以此平台构筑创新产学研投的枢纽,为广大有志于创新的医生提供支持。

附件:开放课题暨“CCI创心基金”相关要求

资助领域

1.冠心病介入新器械

2.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新器械 

3.干细胞和组织工程 

4.血管外科和脑外科介入新器械

5.心外科微创新器械

6.其他创新项目

申请要求

1.申请资格: 

  申请人为具有独立工作和实验能力经验3年及以上的临床医生及科研工作者;获得1项以上授权专利或申报3项及以上专利(第一发明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会员和创新学院学员优先。申请人应以本工程中心的固定研究组为依托,受到资助后在依托固定研究组进行研究工作。

2.申请和审批程序: 

  课题申请者填写《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附件另外提供),一式两份,经所在单位同意并加盖公章后,每年12月31日前向工程研究中心申报,同时提交电子版。工程研究中心将组织相关专家对所有申请项目先进行初审,再交由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再次评审,根据评议情况择优资助。

3.资助经费及研究周期:

  工程研究中心次年4月份左右公布入选课题并启动,课题设立为2年,1年后参加中期考核;进展优秀的课题将继续得到第2年资助,进展不理想的课题则被终止执行。课题2年的资助额度为15-30万元人民币。

成果管理

  1.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原则上隶属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发表学术论文时按以下格式共同署名,署名排序由研究者和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根据在工作中的贡献以及国际通行的惯例讨论确定。

中文: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与器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英文: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Devices,Ministry of Education(ERCCD,MOE);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2.所有科研资料由本工程研究中心统一保存。

  3.成果转化原则:课题研究中衍生的专利,原则上隶属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专利发明人,由研究者和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依据贡献大小共同协商排序。专利申请、管理、转化及奖励等,按照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相关科研管理工作规定具体执行。若发明人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职工,且其所在单位对课题衍生的专利所有权提出要求,发明人需向工程研究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由发明人单位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另行协商,签订联合申请专利协议后,方可进行专利申报。

有意申报者请电邮 nt_sunny@163.com

并注明:CCI创心基金申报


阅读数: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