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心”声》讲述浙江心血管学科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钱江“心”声》讲述浙江心血管学科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第十一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召开之际,以回顾与总结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钱江“心”声——浙江省心血管内科发展历程》正式出版。
 
《钱江“心”声》讲述浙江心血管学科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钱江“心” 声》 全书包括六个章节, 以浙江省内重大技术、 项目的开展为线索, 透过纵向梳理和横向的对比, 让读者看到浙江省内心血管内科每一步的发展过程, 也看到学科从起步到发展, 从学习到引领的快速发展过程。书中还收录了诸多医院管理者的采访内容。 他们为本书的诞生提供了许多理论上的支持, 从书中也能感悟到他们的医者仁心。 历代心内科专业医师的心血, 凝成这一本厚厚的浙江省心内科发展历程。
  正如王建安教授在前言中所说 : 回顾浙江省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发现, 浙江省心血管事业发展离不开心血管病学各位专家孜孜以求、 不断探索的精神。
 
天时 地利 人和
——《钱江“心” 声》序
 
《钱江“心”声》讲述浙江心血管学科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均波

  浙江是我国最早开放通商口岸的省份之一,因而也较早地受到了现代西方医学的洗礼,尤其于 1881 年在杭州成立的广济医校,作为我国最早一批的医学专科学校,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医学人才,为建国前后浙江省心血管病学的萌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国心血管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前辈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心电学的先驱之一赵易教授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心电专业学术期刊——《心电学杂志》,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心电学学术团体——浙江心电学会,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心电学专业——杭州中华心电图专修学校 ;楼福庆教授开展的茶色素防治冠心病的探索,可以说是中西医学碰撞的经典案例,也是临床研究的生动样本。随着我国介入心脏病学的兴起和发展,王建安教授领导下的浙江省心血管病中青年专家紧跟时代脉搏,不仅开展介入操作种类齐全、技术操作娴熟、流程管理规范、服务患者数量众多,而且勇于探索、锐意创新,部分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此外,由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的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中国瓣膜(杭州)等学术年会,已经逐渐成长为国内知名的优秀学术交流平台。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总结起来,大抵不出“天时、地利、人和”:浙江省心血管的天时,是恰逢时代发展的红利 ;地利,是浙江省“创新创业”的积淀和文化氛围 ;而人和,则是一代又一代心血管人,牢牢地扎根于一方百姓的健康需求,敢于包容创新、勇于自我挑战,又善于踏实耕耘的综合成果。我想,这也是“钱江心声”最为动人心弦的旋律、最值得引以为鉴的篇章。
  诚然吾辈探索不息,然心脑血管疾病依然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这也需要我们所有的心血管人始终不忘初心、持续勇立潮头。衷心期待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团队能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能够有更多的探索、更多的建树,为心血管病学事业的发展而勇攀高峰,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百姓健康而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健康战略”而砥砺前行。
 
与钱江会偕行
 
  在我国心血管发展史中,浙江省始终走在发展的最前沿。1980年,在著名心血管专家吕俊 教授的带领下,创立了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学会创立伊始便以推进浙江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为己任,在浙江省医学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心血管病领域的发展。
  随着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发展的日新月异,国内迫切需要建设一个全新、系统性学术平台,既立足于本土,又面向全球。于是,起源于浙江省心血管病学年会的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QICC)应运而生,并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以“重视预防,规范治疗,关注基础,迈向高峰”的主题。
  值此QICC2017 召 开 之 际,我们策划了此书的诞生。
  在写作中,我们立足于浙江省内重大技术的开展,并以此为主要线索串联全书,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省内心血管内科每一步的发展过程,从紧随国内技术到现在甚至能够引领全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快速发展变化。在书籍的编纂过程中,我们跨过不同心内科技术之间的沟壑,攻克了一个个的困难,最终将书稿呈现于此。
  我们相信,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在未来的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中,浙江省心内科终将一步步登上顶峰。我们终将见证,在这钱塘江畔,这承载着众多病患对生命渴求的“心”声的大船,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再一次盛大起航!
摘编自《钱江“心” 声》后记
编委会
 
阅读数: 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