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2017 | 朱建华专访:整合资源加强团结 重视创新引领潮流
QICC2017 | 朱建华专访:整合资源加强团结 重视创新引领潮流

QICC2017 | 朱建华专访:整合资源加强团结 重视创新引领潮流

朱建华教授 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大会执行主席

严道医声网: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钱江国际心血管病会议”在整合浙江省医学资源,促进地区学术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能否请您谈一谈在促进区域学术发展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朱建华教授:
  钱江会举办之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邵逸夫医院各有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学术会议。当时,我们就感觉到在同一个省大家都办会,互相竞争,会议小而多,影响力也不会大。于是我就和王建安教授、傅国胜教授在一起商量要联合办会,发挥合力,在浙江省心血管界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很快我们就达成了共识,在2007年,就将我们三家医院的会议整合成为一个“钱江心血管病会议”。并在当时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君柱教授的支持下,与浙江省心血管年会共同召开。这样,浙江的心血管病年会整合成为一个大家共同认可和维护的心血管病大会。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为适应发展,我们又增加了“国际”二字,就成了现在的“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大会”。受到了国内外心血管同道的认可。
  谈到体会,我认为首先就是团结。浙江心血管界是比较团结的,这样就避免了有些省份会议分散的局面。大家在一个平台上,既有利于更加高效畅通地交流,对资源也是有很大的节约。我们各个医院也还有一些自己的继续教育学习班等专题会议,但大家有约定,自己办会也可以,但要控制规模,不能超过钱江会。这些年,浙江心血管领域无论是在临床还是科研方面都进步很快,应该说钱江会这个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我认为就是把区域特色与国际潮流更好地结合了起来。钱江会始终紧跟学术潮流和国际上的创新点。每次在对会议内容进行设计时,我们都注意既要有地域特色的内容,还要有学科发展的特色,尤其是对心血管领域创新的一些内容,我们给予了更大的关注。经过11届的发展,现在国际国内专家对钱江会也都是比较认可的,这和我们当初一起办会的初衷也是比较吻合的。
 
严道医声网:
       谈到对创新的重视,我们注意到,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国内三甲医院中率先建成了互联网医院,能否请您结合心内科的诊疗给我们介绍一下互联网医院的特色和优势?
朱建华教授:
  2016年2月17日,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全国首个公立三甲医院线上院区正式运营。免去了以往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的繁琐流程,在网络上轻松完成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功能,真正实现足不出户看三甲大医院名医专家。建设互联网医院,最主要是医院领导的重视,同时我们心血管内科的先行探索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早在2012年,在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时,要求我们对学科今后几年的发展提出规划。与其它医院重点强调手术、科研业务量增加不同,我们当时就瞄准了这个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要建设“基于物联网的心血管诊疗平台”。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但我们认为这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后来,这个平台也得到了浙江省重大计划项目的支持,通过利用物联网平台,我们与分院联合开展对慢病患者进行随访和出院后的同质化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科室自己搞的时候比较累,后来医院提出了建设互联网医院的规划,借助医院的平台,我们互联网诊疗的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鉴于我们科在慢性随访方面的探索,互联网医院成立后,其中六大中心之一的慢病管理中心也请我担任了主任。现在互联网诊疗很多医院都在搞,但我们起步比较早,下一步希望做出特色,把慢病管理好,让病人不出家门就能得到很好的照顾。这样,也有助于实现新医改提出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目标。
 
 
阅读数: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