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焰专访:射频消融替代ICD植入治疗室速是一个远期目标
姚焰专访:射频消融替代ICD植入治疗室速是一个远期目标

       “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届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暨第八届成都心血管病学术年会”于2017年8月4日-8月6日在成都成功召开。会议期间,我国著名电生理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姚焰教授受邀出席会议,带来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相关精彩学术讲座,严道医声网有幸就此对姚焰教授进行专访。
 
严道医声网:
       近来年,植入式体内自动除颤器(ICD)在预防室速/室颤引发猝死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射频消融用于室速治疗也有所突破,请问您在室速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方面,您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
姚焰教授:
       ICD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治疗恶性、或者说有致命风险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方式,目前是这样,而且我相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应该是如此。因为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会导致死亡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几个特点:首先,发病率不是特别高,这导致患者比较分散,而且发作频度具有不定性,可能一年发作一次或者几年发作一次,但是任何一次发作都可能导致猝死,因此,药物治疗肯定不可靠,除了植入ICD外,暂时没有更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方式;第二,导管消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每个患者的的消融靶点、病理基础都不一样,而我们临床医生在这方面的经验又很少,即便是大的中心或者很顶级的电生理术者,每年做的病例相对于房颤消融来说也很少,所以暂时还很难积累到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技能。另外,我们还要考虑伦理问题,哪怕术者有90%的消融成功把握,但是还是会存在10%的猝死风险。
在这种现状下,我认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导管消融代替ICD治疗室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为什么要考虑这个问题呢?因为我们国家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患者在经济上有一定困难。另外一方面,还存在观念上的问题,很多患者抗拒器械的植入。还有现实的问题,比如说年轻的患者一旦植入ICD,几年更换一次经济上的负担只是一方面,他还要面临由此带来的婚姻、就业等方面的歧视。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当然很希望,有朝一日,技术能够成熟,可以通过消融或者其他手段,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甚至不用再植入ICD,但这是一个远期目标,当前可能更多的是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
我们国内在这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二十年前开始做ARVC的射频消融,因为器质性室速中致猝死发生率最高的就是ARVC。特发性室速中,导致猝死的头号原因是Brugada综合征。因为刚刚上面讲到的经济等方面因素,我们被迫在这两方面进行探索,也都有所突破,全世界第一例Brugada综合征射频消融成功的案例是我们做的,虽然在国际上美国医生最先报道,但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在国内报道了。

严道医声网:
       通过参加此次“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届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会议暨第八届成都心血管病学术年会”,您对四川及西南地区的心电生理发展情况有哪些感受和建议?
姚焰教授:
       这次参加四川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最大的感觉就是四川及西南地区的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发展水平让人非常欣喜,甚至可以说惊喜。传统上我们会认为相对于沿海或者北、上、广这些崛起比较快的地区,西南地区可能在经济、文化、医疗等方面发展都比较滞后一些,但通过参加这次会议,尤其是“西南电生理与起搏专业辩论赛”等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光是在华西这些大的医院,一些新的诊疗技术在整个西南地区普及的都非常好,有一大批专业诊疗技术水平很高的临床医生。我感觉未来在电生理与起搏领域西南地区是有非常大的潜力的,我个人也希望会议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推动整个西南学术水平的发展。
阅读数: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