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文专访:立足中国样本 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治精准时代

  编者按:2017年5月25日~28日,第十一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就心血管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就精准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汪道文教授进行了专访。

  严道医声网:汪教授,您好,现在精准医疗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社会上的关注度也很高,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精准医疗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情况?

  汪道文教授:精准医疗的概念在上世纪末就已经提出来了,是在个体化医疗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也是医疗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精准医疗更重视“病”的深度特征和“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人、病、药深度认识基础上,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基因差别,形成最适当的医疗技术。最好的治疗效果、最小的副作用、最少的医疗消耗,是精准医疗的目标。目前精准医疗普遍应用在各个领域,尤其在肿瘤领域开展得较多。

  在心血管领域,许多疾病的治疗采用循证医学的概念进行指导,对相当一部分患者来说是有用的,但不是全部。其中有一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学、基因、性别、体重、环境等差异,对药物所表现出的敏感性不同,因此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由此提出了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概念,如:

  (1)药物剂量的反应性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举例来说:华法林是非常有效的抗凝药物,因患者遗传背景、基因差异、代谢不同等造成的有效剂量变异幅度及疗效差别达二十倍。如果用传统的个体化或经验性的用药方法,显然不可取。而基因诊断和基因分型能够基于基因分析、检测,结合个体化差异,准确指导用药剂量。

  (2)单基因突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心脏猝死实际上是一类可以诊断,相当程度上可以预测和预防的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都是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对存在高风险家族史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和分型诊断,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可以达到更精确的治疗。另外,可以指导选择性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3)用精确的基因检测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除心脏猝死外,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等不同患者有可能预后不同,很可能取决于患者的遗传背景、致病基因、治疗反应等。通过研究阐明机制,将基因检测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从而可以有效改善和指导预后。

  对某种疾病患者的家族人员进行基因检测,对高风险携带致病基因的人员,可以极早进行有效干预,这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心血管领域的精准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待于通过我们的努力,阐明问题并运用到实际,进一步指导临床。

  严道医声网:作为长期从事基因研究的著名专家,您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在精准医疗方面,中国和外国有哪些不同之处?

  汪道文教授:精准医疗最重要的就是遗传背景的问题,即遗传基因决定着疾病的反应性、预后等。目前,我国许多指南和治疗方法都参考国外。而精准医疗概念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这样做所产生的问题。国外的指南与治疗方法固然有其先进之处,但我国遗传背景不同,决定了许多药物治疗的理想剂量、反应性等和西方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举例来说:氯吡格雷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支架植入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重要药物。氯吡格雷抵抗是指在常规使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西方国家发现,30%左右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10%左右的患者中存在明显的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这就是由于基因表达所导致的。中国人有40%携带此基因。依此类推,国内氯吡格雷抵抗事件应该更多。然而研究发现,国内氯吡格雷抵抗导致和心血管血栓事件显著低于西方国家。产生这种相反结论的原因是:西方国家基于西方的遗传背景所做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人遗传背景、代偿机制与西方国家有不同之处,结论不同是很正常的。

  因此,在心血管的精准医疗方面,不能依赖国外已有经验,还需要结合我国的遗传背景和实际样本,进行我们自己的研究,来指导我国精准医疗事业的发展。

  严道医声网:我国的高血压患者人群非常庞大,大家也对基因治疗高血压寄予了很高的期待。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精准医疗在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汪道文教授:高血压和精准医疗的问题,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高血压的基因治疗。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方向,之所以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是因为目前市场上降压药物很多,基因治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际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该是针对病理生理机制进行药物的选择。

  (2)高血压的精准诊断。高血压是一种临床表现,其背后应该进行发病机制的精准诊断和精准分析。基于我院观察到的患者情况发现: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30%,只有明确病因,才能选择适当药物进行有效的精准治疗。

  确实有少数患者因基因突变导致高血压。近年来,对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的遗传研究取得很大进步,目前已明确的单基因致病型高血压约有17种。不同基因突变促成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需要根据这些患者的临床线索,利用基因诊断进行甄别,找到致病基因和发病机制,治疗起来才会更有目标,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采用二代测序和代谢组学相结合的方法,希望对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机制有更深的认识。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其他因素如生活方式、肥胖等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

  相信通过我们的研究和不断努力,会使这类罕见继发性高血压的甄别和诊治更加清楚。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进展,更多的致病基因将逐渐被检出,越来越多的发病机制也将逐步被揭示,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也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阅读数: 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