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专访:提高ICD术后管理水平降低不恰当放电率
2017-05-19 13:44
编者按:美国当地时间5月10日上午,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2017)在芝加哥盛大开幕。这个为期4天的世界心律学顶级学术盛会特别邀请了多位来自中国的专家,介绍中国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专家将在HRS2017上发出哪些“中国好声音”呢?针对这一话题,严道医声网特派记者在芝加哥HRS2017现场对部分中国专家进行了采访。本次接受采访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盛夏教授。
盛夏教授说,本次自己着重参加了AF summit论坛的交流。在本次AF summit上,来自OKC的Nakagawa教授介绍了一些新的,通过高密度标测方法来寻找转子,治疗持续性房颤消融的策略,似乎有较好的前景。此外,本次大会还有很多新的房颤消融技术的介绍,如温度方面的冰冻球囊、超声球囊和热球囊等;在非温度控制的方法方面,介绍了新的放射疗法,以及通过将纳米磁性颗粒注入体内,再用导管把磁性颗粒吸附到局部组织,从而达到更好的消融效果的新技术。
盛夏教授表示,对于目前很“热”的希氏束起搏,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黄伟剑教授主持了希氏束起搏相关的Session,并在大会上介绍了他们中心的经验,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本人也将在大会上分享本中心的一些ICD植入病例,希望可以得到各国专家的指点。
谈到自己在HRS2017上交流的病例,盛夏教授说,他所介绍的病例主要集中于ICD术后的患者管理方面。ICD植入术后避免不恰当或不需要的放电,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焦虑,增加患者的接受度,减少相关费用和增加患者的生活治疗,同时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和心衰住院率。为达到这些目标,目前的策略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无痛化治疗、合适的程控模式以及准确的感知和诊断算法。盛夏教授表示,本次病例汇报将会通过4个病例来分别体现这三种策略在ICD术后患者的应用。病例1患者应用ATP顺利的将室速转复窦律,充分体现了ATP作为无痛治疗的重要作用,但是病例2的患者扩张性心肌病植入ICD后出现电风暴,ATP在该患者中出现了加速室速的作用。这两个病例提示我们ATP治疗在很多患者中可以对快室速有转复作用,但在一些病例中可以加速室速,因此要个体化,但在大多数病例中,应该把ATP打开作为首选治疗。病例3则通过T波感知技术和感知向量的调整,避免了T波双计数导致的误放电。病例4患者因为室速接受ICD治疗后,在睡眠时无症状出现放电,初步程控似乎是正确的治疗,但通过同一阶段另一个SVT事件的分析发现了真相。患者在快速的心房事件时V波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wavelet功能发生误判导致误放电,最终通过参数调整解决了问题。盛夏教授同时表示,通过这些病例,希望通过与各国专家的交流,使病人的情况得到更好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