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将&邹建刚专访:中国学者首次在HRS报告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带来新契机

HRS2017  美国·芝加哥

2017年5月14日

 

  编者按:美国时间5月12日,在第38届美国心律学会年会(HRS2017)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的“核素心肌显像技术指导左室导线植入以提高CRT疗效的临床研究(GUIDE-CRT)”,作为唯一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全球14项LBCT(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并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后,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针对这一成果,医生网对该课题的主要负责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曹克将教授、邹建刚教授进行了专访。

 

  曹克将教授说,美国心律学会年会自己每年都会参与。但此次大会上,自己作为牵头人所做的临床研究在大会上进行了报告,而且是我国学者首次在HRS上报道自己的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成果。对此,自己感到非常高兴。

  曹克将教授表示,参加美国心律学会年会,自己更关注的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而室性心律失常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次大会上,有幸听到哈佛大学Steveson教授关于“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的最新成果,并邀请他参加明年1月26日~28日在南京举办的第十届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大会,报告更多的内容。

 

  邹建刚教授通俗地介绍了GUIDE-CRT研究的基本情况。

  他说,慢性心衰是心脏疾病的最后发展阶段。近几十年来,药物治疗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还不能解决病人心脏的重构问题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近20年来,器械治疗在心衰治疗中得到快速的发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已成为慢性心衰治疗中非常有效的办法和手段。但一些病人在CRT植入后,存在效果不理想和无反应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慢性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无反应问题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近年来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并与陈季教授合作,采取了一种新的核素指导下植入左室导线的方法,来提高CRT的植入疗效。

  邹建刚教授表示,传统的CRT植入一般是根据病人的心电图情况和心脏功能情况来决定是否适合植入。但仅仅通过以上检查手段,并不能保证治疗的效果。而采取核素进行扫描,可以分析心脏最晚激动的部位在什么地方,哪些地方的心肌健康,这样在手术中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将左室导线植入到心肌成活并且激动晚的地方,从而使心脏更好地恢复激动,提升病人的心脏功能。

  对于这一新的治疗方法,自2012年起,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了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旨在阐述核素指导下的左室电极植入对CRT应答的意义。这项研究联合了国内19家医院参加,经过4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 194例病人的入选,并分别进行了有关临床指标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核素指导可以更好地放置左室导线。与传统通过造影放置左室导线的对照组相比较,病人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普遍减少,心脏功能也普遍得到改善。这表明,核素指导下的左室电极植入明显好于传统方法。

  邹建刚教授指出,这个新的方法本身是无创的,能够更好地提升CRT的疗效,而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对该方法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中国医生,在本国人群中所做的临床研究,能够被国际心律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美国心律学年会所认可,自己感到非常荣幸。

  “这是一个新的契机。我愿意借助这一新的契机,开展更多的、有益于临床疗法创新的工作。”邹建刚教授特别透露,GUIDE-CRT将开始进行第二期的临床研究,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他希望在未来几年通过与国内同道的共同努力,更好地评价这一治疗方法,为慢性心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带来更好的帮助。


附:19家参与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北京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泰州市人民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阅读数: 70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