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严道医声网讯:2017年4月27日,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沈法荣院长团队为一个年仅12岁的长QT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全皮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的植入,这是沈院长团队继2016年12月在全国首批S-ICD植入后的又一例!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这个12岁的杭州小男孩,爱运动,善足球,去年开始反复出现晕厥。孩子反复出现晕厥现象,诊断有时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常常被误诊为“癫痫”,导致多年不能得到有效治疗,甚至发生猝死也未能被正确识别和治疗。 
  沈法荣教授根据患者症状及诱发因素、心电图表现结合家族史等临床综合分析,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并经基因检测证实为“长QT综合征2型(与KCNH2基因突变有关)”。
  目前遗传性心律失常越来越引起重视,它是导致青少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长QT综合征就是其中一种,导致晕厥只是临床表现,更重要的是猝死风险很高。遇到运动、紧张、激动等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时,会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从而导致频繁晕厥发作。
  沈院长进一步对该患儿进行了危险评分:QT间期大于500ms,基因分型为LQT2型,属于猝死高危人群,需要进行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治疗——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结合该患儿基础不需要起搏、年龄身体状况、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方便孩子在植入后自由活动等考虑,最终选择了“全皮下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
  整个手术过程在静脉镇静和局麻下进行,仅40分钟完成, 这也成为了全球年龄第三小、全国第一例儿童S-ICD的植入术。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S-ICD与传统ICD相比有何特点?
  “传统的植入型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需要经静脉植入心内电极,存在一些围手术期或晚期的电极相关并发症,如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血栓、气胸、血胸、心脏穿孔、心包填塞、电极断裂等,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开创了心脏性猝死预防的新领域,欧洲、新西兰和美国已有超过2000例患者成功植入S-ICD。
  “S-ICD不需要经静脉在心脏中放置导线,通过解剖标记指导即可完成皮下ICD的植入,克服了经静脉植入ICD的大部分弊端,另外,无需X线透视,无需在导管室操作,更利于推广应用,故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与传统ICD相比,S-ICD的适应证人群与不适宜人群有哪些?
  根据目前国外植入S-ICD的病例情况,就其适应证而言,其与传统ICD没有区别,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室速、室颤、先天性心脏病、离子通道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S-ICD的主要功能是除颤,只要患者有猝死风险,都可以选择植入S-ICD。在欧美国家70%的ICD植入是作为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措施,而在S-ICD目前的临床研究中,对70%的受试者植入S-ICD也是作为猝死的一级预防。
  但要注意的是S-ICD不具有常规起搏功能,有症状性心动过缓需要起搏者或存在频繁单形VT能被抗心动过速起搏有效终止者不适合植入S-ICD。
  “若患者植入过ICD,发生了导线感染或其他并发症,进行了导线拔除,或血管发生了血栓栓塞,静脉途径不适宜植入器械者,不宜再次植入传统ICD,可以考虑植入S-ICD。此外,行瓣膜置换的患者植入传统ICD操作风险极大,可考虑植入S-ICD。而活动较多预期寿命较长的年轻患者可以选择植入S-ICD。ICD导线10年后的完整率为80%,而相较于传统ICD的更换,S-ICD的更换操作更简单。”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术前标记S-ICD植入位置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植入S-ICD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为全国年龄最小患者植入S-ICD
术后DSA影像(沈院长考虑到小患者将来生长发育后身高的变化,导线预留了弧度)
  沈院长在术后分享了体会,他说:经皮下ICD不需要经静脉入路,仅仅植入前通过解剖标志指导即可完成皮下ICD植入,无需过多X光透视,甚至无需在导管室操作,更利于临床推广。这位患者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本身不需要起搏,并且年纪较轻,从适应证上非常适合植入皮下ICD。手术全程静脉镇静,小朋友觉得只是睡了一觉,醒来发现手术结束啦!S-ICD真正做到了无触心脏、生活如常,为特定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阅读数: 1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