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开创全方位解决心脏性猝死新时代

  严道医声网讯:2017年4月21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傅国胜主任团队顺利完成了一例全皮下转复除颤器(S-ICD)的手术植入。伴随着手术成功,标志着邵逸夫医院心内科进入全方位解决心脏性猝死的新时代。

  患者为中年男性,既往有多名亲属夜间猝死。9年前,该患者在外院进行详细检查,考虑为短QT间期综合征,有很高的心脏性猝死的风险,经过充分评估后植入了双腔心脏转复除颤仪(ICD)来预防心脏性猝死。3年前患者到我院行ICD更换术,平时活动量较多,一周前因发生ICD放电而来院,通过ICD及影像学的检查发现患者体内的除颤导线及心房导线均已磨损。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和病情,同时静脉通路可能导致的导线无法植入和再次磨损风险可能,傅国胜主任团队经过认真分析,为该患者制定出一套最新心脏性猝死的解决方案——全皮下转复除颤仪(S-ICD)。对于患者体内原有的导线和ICD,团队也将会在未来一个月内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原有ICD和原有腔内除颤电极解决策略。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能够存活下来的患者少之又少,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众问题。传统ICD(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能够有效地除颤,挽救患者的生命。由于经静脉途径需要将除颤导线放置在心室内,这个过程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导线脱位、囊袋感染、心内膜炎等,尤其对于年轻患者,由于ICD的寿命有限,需要多次更换,从而使囊袋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明显升高,同时经静脉植入的电极导线本身会因磨损产生误放电及功能失效等问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精神压力。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目前诞生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即经皮下ICD。

  傅主任在术后分享了体会,他说:经皮下ICD不需要经静脉入路,仅仅植入前通过解剖标志指导即可完成皮下ICD植入,无需过多X光透视,甚至无需在导管室操作,更利于临床推广。这位患者是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本身不需要起搏,并且年纪较轻,有静脉内导线植入史且已磨损,从适应证上非常适合植入皮下ICD。此外,患者平时上肢运动较多,之前的经静脉ICD让他活动受限,植入了经皮下ICD后,使得患者可以回归自然运动。S-ICD真正做到了无触心脏、生活如常,为特定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据傅主任介绍,邵逸夫医院心内科的心脏性猝死一体化解决平台,能够把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评估、心脏磁共振检查,恶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基因检测、药物治疗及规律随访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规范、全面的诊疗水平和能力,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术前定位

浙大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开创全方位解决心脏性猝死新时代

植入S-ICD

术后影像

阅读数: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