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资料
79岁女性患者,身高150cm,体重47kg。主诉瓣膜置换术后7年余,气促半月。
既往7年前曾行二尖生物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房血栓清除、房额射频消融术。
入院诊断:1.生物瓣膜置换术后功能衰竭;2.心力衰竭;3.二尖瓣生物瓣置换状态;4.三尖瓣成形术后;5.心功能Ⅱ级;6.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7.风湿性三尖瓣关闭不全;8.肾功能不全;9.肝功能不全;10.胃炎
心脏超声示:
二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生物瓣衰败,重度瓣内返流;
二尖瓣人工生物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尚可,关闭不拢,瓣周未见异常回声,CDFI:二尖瓣瓣内返流,彩束面积9.1cm²。
术前CT评估示
根据29#外科生物瓣,可选择26mm SAPIEN 3瓣膜


模拟26mm瓣膜植入情况,主动脉瓣-二尖瓣瓣环夹角120.1°,瓣架底端距离室间隔2.7mm,Neo-LVOT面积为:91.1mm²,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LVOTO)风险极高。




房间隔穿刺高度:

手术策略
79岁女性患者,既往曾行二尖生物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现人工生物瓣衰败,二尖瓣重度瓣内返流,同时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属于外科手术高危患者。术前CT评估结果提示既往29#外科生物瓣,可选择26mm SAPIEN 3瓣膜,模拟26mm瓣膜植入情况,主动脉瓣-二尖瓣瓣环夹角120.1°,瓣架底端距离室间隔2.7mm,Neo-LVOT面积为:91.1mm²。手术团队经综合评估最终决定同期行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LAMPOON术,术中拟经右股静脉入路穿刺房间隔,植入26 mmSAPIEN 3瓣膜,考虑到瓣架距离室间隔较近,流出道面积狭窄,如果直接放SAPIEN 3瓣膜,可能引起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拟选择LAMPOON技术对瓣叶进行切割,来预防左心室流出道梗阻。
手术过程
术前食道超声示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重度反流;


术前食道超声
术前食道超声3D
食道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穿刺;

超声引导房间隔穿刺
经股动脉入路,抓捕器捕获左室-升主动脉导丝,建立股静脉-右房-左房-左室-主动脉-股动脉轨道;

捕获器获取导丝,建立通路
第一次尝试穿瓣周过去,无法对二尖瓣前叶进行切割,只能拉到后叶,没有盲目操作,退出导丝导管重新跨瓣,再次建立轨道,造影和超声下确认导丝位置位于前瓣叶处;

导丝重新跨瓣,捕获器再次获取导丝建立通路
调整功率后行LAMPOON瓣叶切割术;

LAMPOON瓣叶切割
接着行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
交换预塑形导丝至左室,建立工作轨道,球囊房间隔扩张;

球囊扩张房间隔
瓣膜经输送系统送至衰败生物瓣处;
瓣膜定位后快速起搏下26mm SAPIEN 3稳定释放;

术前术后造影图对比
术后左心室造影及食道超声评估显示人工瓣膜位置和形态良好,未见明显反流,无瓣周漏。


术后左心室造影
术后食道超声
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
经皮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良好,轻度三尖瓣返流。
术后总结
本例患者为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换术后7年,出现瓣膜衰败伴重度反流。鉴于患者年事已高,且合并肝肾功能不全等多重疾病,再次外科开胸手术风险极高。因此,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罗建方教授团队李捷教授、黄文晖教授决定采用无需开胸、创伤较小的经导管介入手段为患者再次更换二尖瓣。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手术团队做了周密的术前准备,经过多次的手术入路模拟与讨论,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手术风险。手术过程中,术者团队配合默契,操作精细,顺利将瓣膜准确释放在预定的理想位置。整个手术过程耗时短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在手术过程中,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瓣膜的准确定位和释放。”李捷教授说道,“SAPIEN 3瓣膜的设计非常优良。我们团队在术前进行了多次的模拟和讨论,确保了对手术步骤的熟悉和掌握。”黄文晖教授也补充道:“除了瓣膜的植入,LAMPOON技术也是手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这一技术,我们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左室流出道梗阻的风险,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未来,广东省人民医院愿与更多中国术者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更适合中国瓣膜病患者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创新治疗解决方案,不断突破经导管瓣膜疾病治疗的新技术、研发新器械,为更多复杂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带来“心”的希望。
注:本文仅代表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本文所涉医疗器械的完整描述信息,包括适应症、禁忌症、警告、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
注释:
1. 产品名称: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
2. 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 2020313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