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心脏介入方案新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创新赋能,心脏介入迈向精准、智能、融合、高效发展新里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传统心脏介入手段正面临着新的临床需求与挑战。而人工智能定量技术、创新影像融合技术、AI辅助决策的出现,重构了心脏介入治疗的操作范式,更在处理复杂病变等领域展现出了突破性潜力。


3月21日,乘着第26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暨第五届东亚肺动脉高压大会(SCC 2025 With 5TH EASOPH)召开的东风,飞利浦心脏介入方案新技术交流会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大咖、行业翘楚、学者同道共聚一堂,聚焦心脏介入领域的前沿技术与临床转化,深度探讨介入器械应用、实时影像融合导航等创新技术发展,凝聚创新智慧,探索精准化、规范化、个性化诊疗路径,为心脏介入治疗事业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聚力同心 寄语心脏介入发展新未来

▼▼▼

现场精英荟萃,创新思潮涌动。大会秘书长、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罗建方教授,飞利浦大中华区副总裁、超声事业部总经理王超先生受邀致开场辞,展望心脏介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罗建方教授:产学研医携手,助力临床需求牵引技术迭代

罗建方教授表示,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推动了诊疗模式革新,影像融合导航、AI 辅助决策等技术的突破,让越来越多的高危患者通过微创介入手术重获新生。 作为一名介入医者,更是由此深切地体会到精准影像导航对提升手术效率与安全性的重要意义。而飞利浦作为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与突破者,始终深耕于心血管介入领域,研发出了影像诊断与超声等诸多创新产品,为广大术者与患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方案。期待通过今天的会议,与大家一同迈入先进的影像实时融合导航世界,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心脏介入治疗工作注入全新动能。


王超先生:以创新科技为驱动,探索心脏介入的更多可能

王超先生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心血管介入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能更高效、更精准、更智慧化的完成手术,是广大心血管介入医师及飞利浦自始至终的初衷。本场会议,将通过分享EchoNavigator心脏介入实时导航、EPIQ CVxi 心血管 AI 介入诊疗一体超声系统,IntraSight Mobile 血管内超声等创新技术与方案,加速推动产学研医的深度融合,以期发挥多模态的影像优势,飞利浦愿与广大心脏介入专家协同创新,为更多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更高效,也更定制化的诊疗方案。


智汇前沿,共启飞利浦心脏介入方案新技术发布仪式

▼▼▼

随后,飞利浦三款创新技术重磅发布——EchoNavigator心脏介入实时导航、EPIQ CVxi 心血管 AI 介入诊疗一体超声系统,IntraSight Mobile 血管内超声,以科技创新、影像融合为纽带,赋能心脏介入领域迈向更佳精准、高效和安全的新篇章。


罗建方教授与王超先生共同登台,按下象征科技与智慧交融的“启动按钮”,并与更多特邀嘉宾们合影留念,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惊艳全场,创新技术与智慧方案重磅登台

▼▼▼

本次大会发布的三项创新技术、AI诊疗一体化、移动精准化的特性切入,构建覆盖结构性心脏病与冠脉介入的全场景解决方案,推动心脏介入迈向“精准、高效、安全”的新时代。



AI心声 介无界:EPIQ CVxi 心血管AI介入诊疗一体超声系统


EPIQ CVxi 心血管 AI 介入诊疗一体超声系统,凭借其卓越的创新技术和智能化功能,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该系统搭载了新一代心腔镜技术 TrueVue Plus,AITT人工智能定量与智能化影像融合技术 EchoNavigator 心脏介入实时导航,成为心脏介入临床诊疗的“得力助手”。


TrueVue Plus 新一代心脏镜成像技术,能够清晰呈现心脏三维结构的真实影像,为医生提供精准的视觉支持。同时,AITT人工智能定量技术,可实现对二尖瓣、左心耳等复杂三维结构的精准定量分析,助力医生更全面地了解病情。而 EchoNavigator 心脏介入实时导航技术,则实现了术中血管机与超声影像的联合引导,帮助术者精准完成各种复杂介入手术,显著提升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EPIQ CVxi 系统的独特设计,不仅能够大幅缩短诊断时间,优化手术决策,更通过 AI 定量分析减少了主观误差。它为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精准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智慧诊疗方案,开启了心血管疾病诊疗的新纪元。



精准植入 即刻评估:EchoNavigator心脏介入实时导航

EchoNavigator是一项创新影像融合技术,专为结构心介入手术而设计。其通过将实时超声图像与血管机图像相结合,辅助医生在进行经导管左心耳封堵术(LAAC)、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三尖瓣植入术、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及瓣周漏修复等高难度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实现更精准的导航。


同时,该项技术具备多模态影像融合、智能自动化、全流程适配、辐射优化等突出优势,实时将超声图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态联动,实现2D/3D心脏结构与导管位置的精准叠加显示,并支持自动心腔分割、解剖标志叠加,动态追踪血流与器械运动,减少人工校准误差,降低医患辐射暴露风险。EchoNavigator 心脏介入实时导航技术突破传统影像局限,为复杂心脏介入提供“立体导航”,简化多学科协作流程,缩短学习曲线,能够显著提升手术精准度与安全性。



大道至简 一应俱全:IntraSight Mobile 血管内超声(IVUS)系统

而 IntraSight Mobile 血管内超声系统,利用相控阵和机械IVUS技术,360 度纤毫毕现的诊断效果,让血管视野更广,并通过床旁操作模块与血管机联合使用,将血管造影、腔内影像和生理学的功能整合,提高手术效率,优化介入流程。


不仅如此,IntraSight Mobile 血管内超声系统打破传统血管内超声设备体积局限,通过轻量化设计,实现最轻移动系统,能够灵活部署于不同手术场景,提升导管室空间利用率与手术效率。其模块化功能TSM智能触控屏能够在满足冠脉与外周血管介入需求之余,实现分体操作,“床边一键控制”,高清成像兼具卓越通过性与功能学检测能力,实现精准PCI,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实践论道,多维影像让介入手术谋定而后动

▼▼▼



在本次会议的学术报告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卢志南教授深度分析了结构性心脏病的发展趋势、手术特性,并结合特点多元、数据丰富的病例,阐述了EchoNavigator心脏介入实时导航技术在未来的临床应用场景。卢志南教授表示可视化技术对于介入医生在手术中的精准定位和导航提供了巨大帮助,EchoNavigator实时X射线与实时超声的多模态融合,过人工智能自动分割影像结构,结合CT影像、实时超声影像和传统介入DSA影像,实现了精准导航,为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带来了革新,使得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直观、精准地进行操作,极大地提升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为复杂、疑难病例提供高精度解决方案,也预示着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广东省人民医院河源医院何鹏程教授,分享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如何通过IVUS来指导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治疗策略。首先,通过超声精准评估结构,360°横断面可视化判断斑块性质、钙化分布、以及支架贴壁,确定病变区域(即锚定区)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如药物球囊、支架植入等)。在术中,结合FFR/iFR指导中度狭窄病变或模糊病变(IA),减少不必要的介入及介入并发症,评价PCl术后即刻效果,检查支架贴壁情况、扩张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夹层,以确保治疗效果并预防并发症。在冠脉介入治疗中,Omniwire导丝更大的实心导丝内核,更接近工作导丝的操控性,头端没有盲区,杰出的通过性,支撑性,接近360°的扭控性,以及一丝两用,可以应用于术中iFR(Instantaneous Wave Free Ratio)瞬时无波比值的检测,在无需注射腺苷的情况下,更准确地测量狭窄部位的压力比值,从而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


创新技术与智慧方案,不仅是临床工具的精准升级,亦是诊疗范式的重大变革。多模态影像融合,AI深度协同,这些将加速推动心脏介入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飞利浦心脏介入方案新技术交流会,通过真实的病例分享、学术讨论、技术展示,为与会专家们的临床实践拓宽了新思路。飞利浦深耕心血管领域数十载,在创新的道路上将继续与临床专家深度合作,推动技术和方案更好地适配中国医疗场景,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治的更多可能,赋能医者,惠及更多患者。


扫码进入飞利浦学术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数: 1015
留言请输入昵称
发送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