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先行·稳脉无忧区域联合培训圆满举办:技术赋能 实践筑基,创新领航房颤诊疗新范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基数持续扩大。作为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房颤不仅显著增加脑卒中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风险,更会引发长期心功能损害,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此背景下,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脉冲电场消融等导管消融新技术,凭借微创优势与精准疗效快速发展,为我国房颤治疗提供了“冰火电”电生理智慧解决方案。


新技术、新理念迸发之际,如何应对疑难病症,特殊解剖结构等更多挑战?


3月15-16日,“冷冻先行·稳脉无忧区域联合培训”的成功举办,给出了这一问题的最好答案。活动聚焦学术研讨与导管室实时手术观摩两大核心版块,通过创新术式演示、复杂病例解析、学术前沿分享,深入探讨脉冲场消融(PFA)与冷冻消融技术的协同优势与临床应用,理论+实践一站式赋能,开启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新篇章。



传递前沿资讯

理论研讨凝智慧

▼▼▼

活动首日,“理论研讨”环节率先启航。来自领域内权威专家围绕脉冲电场消融、冷冻球囊消融等技术应用、临床案例、专家共识、最新资讯进行了详尽讲解,在观点的碰撞间凝聚智慧,让参会者们零距离感受创新技术魅力,明晰技术革新理念。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会议由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卢成志教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王永德教授主持,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松群教授围绕冷冻球囊房颤消融肺静脉操作案例,分享了冷冻消融导管和冷冻球囊消融上肺的操作技巧,提出了分支选择优先原则,即上肺选择上分支,下肺选择下分支;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陆齐教授分析了冷冻球囊房颤消融下肺静脉的操作案例,总结出下肺静脉消融是难点,如需使用曲棍球技术,关键在于调整鞘管在较高位置指向最下面的分支,封堵下口,也可采用分段隔离,注意避免在PV内消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林亚洲教授,基于粗大肺静脉前庭扩大等复杂特殊病例,表示针对于复杂的肺静脉,术前制定消融策略十分重要,CTA及肺静脉造影能够非常清晰的指示肺静脉的走形情况,方便预判消融策略及球囊贴靠情况;美敦力心脏消融解决方案部门疗法发展副总监徐剑刚先生;对PFA创新器械进行了介绍,充分肯定了脉冲场消融技术在房颤治疗中的革新意义,并重点剖析了创新器械在消融效率、组织选择性及操作便捷性上的核心优势;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陈炳伟教授从脉冲消融作用机制、细胞损伤区域、PFA消融损伤的影响因素等多元角度,分析了脉冲消融原理及变量,并分享了脉冲消融安全、有效、简单等诸多优势与特点;天津市胸科医院程爱娟教授向与会专家们带来了一例PulseSelect消融阵发房颤病例,分享了PS导管操作较为灵活,可以通过5号电极位置来制定消融策略,保证消融带的连续等经验,并对探索PV外的消融方法等内容进行了展望;天津市胸科医院丁军教授同样带来了两例脉冲消融病例,并总结出PulseSelect因特殊参数设定,拥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术中病人的耐受性。


分享临床经验

手术实践展风采

▼▼▼

“手术实践”环节高潮迭起,多维视角呈现创新术式。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路院区)、天津市胸科医院(海河院区)、天津市胸科医院(和平院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分别携手顶尖术者团队,开展了诸多精彩纷呈的手术演示;来自山西、山东、河北、吉林、内蒙古等全国各地的学员们热情汲取知识精华,提升手术操作水平,在干货满满的实践之中碰撞手术策略、分享操作经验,共同探索房颤介入治疗的技术革新路径。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康复路院区)由卢成志教授、林亚洲教授主持,何强教授、田云朋教授担任示范专家,在与来自华北地区的数十位专家充分讨论下,分别开展了两台冷冻球囊消融手术和两台脉冲电场消融手术,充分展示出了两项创新技术的诸多优势。四台手术安全高效的完成并实现预期效果。





天津市胸科医院(海河院区)由许静教授主持,程爱娟教授、何乐教授担任示范专家,马英教授、李广阔教授现场探讨交流,一同为观摩学员们讲解四台房颤消融手术。术中团队针对持续性房颤合并二尖瓣峡部房扑复杂病例,采用冷热复合消融策略,展现出了独特优势,冷冻消融产生的连续透壁损伤不仅确保肺静脉持久隔离,其左下肺静脉区域的广泛消融更可缩短二尖瓣峡部消融线距离,显著提升峡部阻滞效率,为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天津市胸科医院(和平院区)由黄松群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马薇教授作为示范专家,术中与丁军教授,赵平教授,刁树玲教授,罗超教授充分讨论,共同完成三台手术示教。两例手术均实现即刻双向阻滞,未出现膈神经波动等不良事件,显示出了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在精细解剖导航与能量精准调控方面突出优势。术后,马薇教授围绕技术要点、操作细节、导管贴靠力度、消融能量递送曲线等内容与观摩学员们展开了总结和复盘。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水西院区)由陈炳伟教授担任主持,田云朋教授担任示范专家。并邀请李秀芹教授与赵磊教授、郑旭教授共同探讨策略,交流经验 。术者团队完美记录了肺静脉电位脱落,极大程度地提高了高龄房颤患者的耐受度和手术效果。同时,冷冻球囊技术可以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能够精准进行肺静脉外顶部线机制改良,实现解剖与电生理隔离的双重保障,为不同临床分型的房颤提供了安全高效的个体化解决方案。




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由林文华教授、刘菁晶教授、陆齐教授共同主持,史东教授、张坤教授、王群教授担任示范专家,刘永政教授、曹月娟教授、张安欣教授、马永江教授共同带来了八场手术示教,依托规范化操作路径,八台手术、两个术间均高效安全地完成了房颤冷冻消融,平均单台手术时长为1小时。同时,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团队重点演示了超大右心房合并右肺静脉多分枝解剖变异病例,精准处理上腔静脉电位,成功打造了房颤消融技术规范化培训的实战化教学范本,显著提升术者应对复杂病例的信心。


特点鲜明、精彩纷呈的手术实践环节,深度刻画了脉冲电场消融(PFA)与冷冻球囊消融技术在房颤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格局。两者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房颤治疗向更安全、精准、高效方向发展,为不同病情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大幅提升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助力心律失常治疗迈入技术智能化、操作精准化的发展新未来。


前沿且深入的理论碰撞、精准高效的经验交流、持续高涨的学习热情,共同为本次冷冻先行·稳脉无忧区域联合培训划下了圆满的句号。通过理论+实践的一站式交流,活动不仅为广大医生群体搭建了跨区域学术交流平台,更实现了脉冲消融与冷冻球囊消融技术的深度融通。相信,随着活动的圆满举办,将有更多术者收获了临床决策与实操技能的双提升,为推进心律失常事业规范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阅读数: 1646
留言请输入昵称
发送
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