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斌专访:应普及电极导线拔除的一 二级预防理念
  编者按: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五届心律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将于2017年3月24日~26日在北京市西直门宾馆召开。严道医声网对大会执行主席李学斌教授进行了专访。
 
  严道医声网:第五届心律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研讨会将于3月24日~26日在北京召开,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亮点?
  李学斌教授:在广大同仁的积极推广下,目前我国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诊治整体情况已趋于规范化,但同时我们注意到,近年来随着国内ICD、CRTD植入数量的增多,因电极导线故障(磨损、断裂、穿孔、召回)等非感染病因所致的电极导线拔除病例数量也在逐渐增长。鉴于此,我和李剑明教授首次提出电极导线拔除的一、二级预防概念,期望通过规范围手术期处理、标准化手术操作,以及合理应用新技术等方面,进一步降低心律装置感染及电极导线故障的发生率。因此,本次研讨会也将以电极导线拔除的一、二级预防两条主线展开:一是一级预防围绕心律装置领域新技术、新产品,以及心律装置植入技术新进展等方面展开谈论,以探讨上述方面在电极导线拔除一级预防中的意义;二是二级预防仍将延续我们一贯的宗旨,以第一手临床资料结合手术演示向大家全面展示心律植入装置感染的处理原则、方法,以及电极导线拔除工具的选择、操作技巧。
 
  严道医声网:能否介绍一下提出电极导线拔除的一、二级预防概念的背景?
  李学斌教授:提出这一概念是电极导线拔除量不断增加和难度不断增大的一个必然结果。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电极导线拔除的历史。我自己一开始也是顶着很多压力做的一件事情。20多年前,从我做起搏器的第一天起就遇到了电极导线感染的处理问题。当时,由于没有工具,只能用徒手的方法进行电极导线拔除。由于什么工具也没有,全是靠医生的体力和胆量,来给病人解决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医生会选择保守治疗,实在没有办法了医生才冒着风险大胆地去拔除,甚至有时要通过外科开胸来解决。后来,我自己也发明了一些所谓的工具,但都是不成熟的。王方正教授和马坚教授也做过一些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总的来说,当时的工具都是非常简陋的,而且由于起搏器的总植入量少,那时全国一年的植入总量才5000例,且是单腔起搏器为主导的,所以实际遇到的拔除病例也很少,经验也非常不足。但当时的探索还是为后来的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后来,我在美国参加美国心脏协会(AHA)的会议时了解到,电极导线拔除不仅困扰着中国医生,也同样困扰着美国医生。我还记得当时的AHA起搏会场本来就比较少,但还是有4个会场在谈电极导线的问题。
  通过呼吁,2007年,我把拔除工具引进到国内。此后,人民医院开始接收了大量电极导线拔除的病人。不过当时90%的病人还都是起搏系统感染。
  2013年时,我已经在这个领域做了7年,积累了几百台的电极导线拔除病例的经验。到美国开会时,和李剑明教授交流中,我认识到,在国内患者不断增多,国际上已经制订出台相关指南的背景下,有必要在国内进行这方面观念的普及。因为当时国内感染患者绝大多数还是进行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会造成患者的更大痛苦,甚至引发心内膜炎等一系列问题。感染只是多种起搏植入并发症中的一种,但它带来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在处理时需要把电极导线拔除。这就使得感染和电极导线拔除联在了一起,成了一个双胞胎。因此,在郭继鸿教授倡议,我和李剑明教授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心律植入装置感染与处理研讨会”。由郭继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我和李剑明教授担任执行主席,目的主要是想改变更多人的理念,所以第一届的主线就是起搏植入感染。
  后来,我们意识到,仅仅了解到感染需要拔除的理念还远远不够,从第二届,我们开始宣传感染要以预防为主。如手术室的条件不好、空气质量不达标、医生的无菌观念不强都会造成感染的增加。会议的主题就确定在感染的预防和处理这两个方面。
  到第三届时,我们又发现,有的拔除不是因为感染,而是越来越多的其他的并发症,如在锁骨下静脉穿刺、起搏器更换等情况下造成的。例如,患者到医院更换起搏器时,有些医生不拔电极导线就会往里面多加线,使有的病人体内装了很多电极导线,从而导致出现并发症。于是从第三届,我们开始强化起搏器植入的正规化培训,以感染的预防、处理为龙头,对起搏器植入进行深刻反思。
  到第四届时,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更复杂问题的处理方面,如非感染患者的处理,这些问题的处理需要全面提高术者的能力。而且到第四届时,开展拔除涉及的工具几乎都完备了,包括锁定钢丝、套叠式扩张鞘、螺旋扩张机械鞘、鹅颈圈套器,针眼式抓捕器以及激光鞘拔除的工具等都已经引进到了国内。有了这些利器,手术的难度就降低了很多,安全性也更有保证。这时,我们就更加强调团队建设。强调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有起搏领导人,要有心外科、麻醉科、呼吸科、导管室的护士、操作机器的人员的配合等。
  但问题是无穷的,随着病例的逐年增加,我们发现难度逐年在增大。一是现在随着ICD、三腔起搏器的植入量增加,这些病人面临的起搏器升级、感染、拔除问题也较原来更为复杂;二是手术中穿孔的病人也在不断增加。这就是说,随着起搏植入量的大量增加,起搏植入装置的复杂性将面临更多的问题。所以,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做预防。因此,我们今年就提出了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并把它作为会议的主题。
 
  严道医声网:今年的研讨会将如何体现这个主题呢?
  李学斌教授:今年会场和往年会有本质的不同。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将以技术引导减少并发症为主线,对各公司的专题会进行整合,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些产品。如为什么要将起搏器电池寿命做长?为什么会有皮下ICD?为什么在电极导线上要增加涂层?为什么要无导线起搏器?为什么要开展远程监控等等?都将围绕更好地开展一级预防来进行。
  此外,今年的会议上在名称上也进行了改动,从感染为牵头,改成心律装置感染及并发症处理。我今天还在做一个穿孔病人的手术,去年10月份,我们一个月处理了来自全国的10例电极导线穿孔病例,这就说明植入起搏器的并发症还是很多的。怎么去避免并发症,也就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主题。
  除了关于感染的会场,还有关于拔除的会场。拔除会场将全部通过手术转播的方式来进行,包括如何进行新的植入,并发症怎么处理等等,将在25日全天进行。
  另外,本届会议的另一个亮点就是美国Laurence Epstein医生、新西兰的Nigel Lever医生,意大利的Curnis Antonio医生等将到会讲课。他们都是处理这方面问题的顶级专家,经验非常丰富,将让我们不出国门也能得到最新的国际前沿信息。他们的每一个讲课,我们都会安排医生来进行翻译,并有专家进行现场点评和讨论,因此语言对于参会代表也将不是问题。
 
  严道医声网:对于植入装置感染的处理及预防,您认为该如何推广开来?
  李学斌教授: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中心可以进行这一手术,但也不可能遍地开花,因为并发症毕竟没有那么多,更多的医生能对一些简单的病例进行处理就可以。从我们中心的情况看,中心今年拔除的电极导线种类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大部分都是年头比较长的,而且2016年起搏器拔除的量比2015年有所减少,这就是因为简单的病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心在做,而难度大的病例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我们医院这样的大中心,这其实就是我的本意。我很高兴国内有一些大的中心在努力地往前做,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病例带来在会上进行展示。

  严道医声网:每次研讨会都会有一些新加入这一领域的医生,对他们您有什么话要说?
  李学斌教授: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医生,我希望他们能得到规范化的培训,不然做到一定的病例时就有可能遇到过不去的“坎”。所以,我希望他们能慎重对待,既要学到技术,又要学到规范,还要学到应急措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我们未来的主力军。
  我经常说,宝马车也会坏,奔驰车也会坏,只是坏的机率会低,好的操作者一生中会减少很多的并发症。我们医生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精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像开车一样,开一段时间就出故障,一定是你还没有掌握驾驶的精髓。没有掌握植入的精髓,出并发症的概率也就会更多。
  现在,国家提出要实现大病不出县,进行分级诊疗,甚至介入治疗今后都要普及到基层医院去做。这样,如果不从开始就去强调预防,将来我国就会面临很多的并发症,这样的中心也就会造成更大的问题。所以,真正做好起搏的4S店,是一种社会的责任,是躲不开的。我们希望通过会议把这个精神带出去,把从入门、预防、植入、问题处理等展示给大家。
阅读数: 1487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