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引言: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能导致心律衰竭和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上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抗凝、控制心室率、恢复和维持窦律),体外电复律以及介入治疗(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已经在临床上应用近20年,目前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导管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未达到100%,即便在“导管消融”时代,脑卒中的威胁还是客观存在的。有部分患者,即使导管消融手术成功,也必须终身抗凝。防止左心房血栓形成、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基础,包括口服抗凝药及左心耳封堵术(LAAC)。华法林是一种较老的口服抗凝药,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应用最为广泛。但是服用华法林需要监测INR,多种食物及药物会影响华法林血药浓度,且临床使用患者依从性较差。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NOAC)同样存在出血风险,目前尚缺乏特异解救药物,因而临床应用存在一定限制。
  临床上非瓣膜病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起源于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术(LAAC)通过封堵左心耳预防左心耳血栓形成,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并可消除患者对口服抗凝药物的依赖性。对于高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2分)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LAAC)无疑是一种新选择。以下三种人群适宜选择左心耳封堵术(LAAC)治疗:1)不能服用抗凝药物,或无法长期服用口服抗凝药物;2)不愿服用抗凝药物,经常旅行或运动,易忘服或服药过量的患者;3)高出血风险,HAS-BLED评分≥3分,有冠心病需要联合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对于同时存脑卒中高风险的房颤患者,进行完导管消融以后,如何进行抗凝治疗、减少脑卒中事件是临床上需要面对的难题。
  心房颤动患者可以从左房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中获益,因为既进行消融以恢复窦律、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还进一步减少卒中风险。来自澳洲布里斯班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治疗房颤,既能有效控制心脏节律并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卒中。 
 
❖创新: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
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李毅刚教授团队合影
病人资料
● 患者病情
  患者为女性,78岁,有脑梗塞史。因“阵发性心悸不适10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在2007年于我院行“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术后服用华法林,但由于INR控制不理想,改长期服用阿司匹林。2015年患者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于我院住院行起搏器植入术。住院期间行冠脉造影提示存在“冠状动脉轻中度狭窄”,开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本院检查
  入院前一周,患者再发心悸不适,急诊查心电图提示:房颤-房扑伴快速心室率,收治入院。
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心内电图示消融术中房颤终止转复窦律
● 入院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颤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起搏器植入术后,CHA2DS2-VASc评分4分,HAS-BLED评分4分),高血压病3级(很高危)。
● 手术策略
  鉴于患者临床上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且患者存在高血压、高龄及INR控制不稳定等高出血风险,遂于住院期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后,于我科行“房颤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导管消融
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
 新华医院李毅刚教授率团队成功完成首例“房颤标本兼治新方法”微创介入术,一站式整体治疗:导管消融+心耳封堵术
封堵后造影
   展望:房颤治疗已经进入新境界,消融治疗可消除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心耳封堵可预防脑卒中,减少栓塞事件,降低药物所致出血风险。对于不愿意终身口服抗凝药或有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一站式治疗方案(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是最佳的治疗选择,使房颤患者获益最大。同时,两手术联合,房颤导管消融术后30分钟即可完成左心耳封堵术,手术耗时较短,且节省手术器械耗材,减少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长。 
阅读数: 1828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