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24-27日,强生医疗科技成功举办了为期四天的QDOT超高效消融国际直播活动。此次活动的亮点众多,不仅有各大中心的专家积极参与,还特别邀请了来自Montefiore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的Luigi Di Biase教授和来自Westmead Hospital的Pierre Qian教授,为心律失常领域的专业人士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技术的盛宴。
在此次直播中,多位知名专家展示了超过20例在QDOT智能温控超高功率消融导管指导下进行的射频消融手术。手术过程中,专家们的精湛操作与创新的QDOT导管相结合,使与会者更直观地感受到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同时,24场前沿讨论也同步举行,专家们围绕超高效消融结合稳定贴靠技术、超高效消融结合超声技术以及超高效消融结合低零射线技术等主题,深入分析了QDOT的实际应用,分享了他们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消融治疗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QDOT并发症非常低,和PFA都能降低对食道的损伤,尤其是局麻病人做PVI我会选择QDOT。
—— Luigi Di Biase教授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QDOT温度感受器结合压力,信息更加综合方便,微电极寻找信号更清晰(区分近远场电位),室性应用有优势。结合ICE观察解剖及消融情况,用最好的消融技术解决不同心律问题,绿色效率更高。对于体重大心房厚的病人,放电观察心电信号下降情况,基本90%病人可使用全程90w模式。
——Pierre Qian教授 Westmead Hospital
QDOT是射频时代巅峰之作,高功率,短时长,大大缩短时间,过往50w时间长,6s有食管损伤,QDOT头端温度感受更灵敏,微电极对补点有帮助。
——蒋晨阳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QDOT的提升不仅在于它的超高功率消融应用,微电极的应用将能增大观察到肌袖电位的可能,QDOT导管可以说是射频消融时代的巅峰。
——薛玉梅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亚心经验是PVI全程Q+,才能体现高效优势,前壁2-3mm间距,即时隔离和观察的效果都很好。
——张劲林教授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QDOT用着真的很爽,电位掉得很快,患者感受也是最好的,几乎无痛,打BOX后壁也完全隔离;同时微电极也给肺静脉电位识别帮大忙,整台手术体验感非常好。还得配合Vizigo和Deca,矩阵建得好,手术结束早!
——何建桂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用普通导管做消融的时候,患者经常会喊痛。因为疼痛,有的患者就会忍不住挪动,手术安全性受到影响。QDOT超高功率导管90W/4S自动断电,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高效又安全,这也是技术升级对患者人文关怀的提升。
——李嘉教授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建议所有体重偏轻,年纪偏大的患者都使用QDOT导管进行消融,安全性和效率都明显提高。
——王炎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QDOT的三维雷达图是我最喜欢的更新,可以实时反馈贴靠,让消融更加安心;QMODE+模式对于后壁的消融有着极大的安全保障,它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消融下的不必要并发症的发生;PFA的技术尚未成熟,还需要行业沉淀,现阶段,三维对于PFA十分重要,精确的三维定位帮助确认消融区域、避免重复过度消融,同时配合可调弯鞘使用,有助于稳定导管与心肌的贴靠,保障有效损伤。
——王月刚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QDOT消融效率高,可根据不同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消融组合策略。
——储慧民教授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射频消融和脉冲消融都是电生理领域重要的治疗方式,将共同推动心律失常疾病诊疗水平的提升,最终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廖洪涛教授 广东省人民医院
Q+模式消融后壁病人稍感疼痛就结束了,消融效率很高,电位下降很快,温度雷达图相当于继压力模块和矢量箭头外的第三个验证贴靠程度的工具,很直观;66孔灌注量的减少,对心衰患者更友好,减轻术中负荷。QDOT这根导管有了微电极,是非常有用的,弥补了最后一块短板,我们可以好好利用,来探索一些特殊病例。
——钟赟教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快,高效,速度方面完全可以和PFA抗衡。本台手术的病人在穿刺阶段一直喊疼,属于配合度较低的患者,但是消融过程中无疼痛感,病人手术体验好。对于疼痛敏感的患者很适合用QDOT,用90w/4s模式消融后壁时候很放心,安全。护士反馈也太省水了吧,以后都可以用500ml小袋肝素盐水了,对于心衰患者有很大获益。
——李强教授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
QDOT效率很高,尤其是全程用Q+模式的时候,比PFA快多了,而且消融后壁的时候病人不再喊痛,这点很喜欢。
——李腾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
速度真不错,直接用Q+模式,Marshall消融后左肺前缘快速Q+,双重保证,也可开展相关临床研究。导管操控性远强于PFA,对于病人的全程疼痛管理更具优势。
——葛卫力教授 浙江省台州医院
功率和流速自己调节,pop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温度雷达图指示更加真实直观,也能帮助判断贴靠方向。
——唐成教授 武汉亚心总医院
4S的单点放电时间,解放术者时间,可以去思考如何为持续房颤患者制定更优的个性化方案。Q+模式在消融顶部线时,保障线形损伤深度的同时,又有更大的损伤宽度,提高线性阻滞的效率。
——叶平教授 武汉市中心医院
QDOT导管温度更加精准,使消融更安全,灌注量更低,对于心衰患者负荷更低。
——文伟明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QDOT POP少,安全性高,更智能更轻松。
——谢双伦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ICE结合QDOT的三维房颤解决方案既能保证安全性和房穿的精准,又能提高手术效率,病人基本还未开始疼痛就结束了。
——杨洋教授 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Q+模式只有4s放电时间,所以对贴靠的要求更高,为了保证有效的贴靠,推荐用vizigo,把压力稳定住。
——彭健教授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有限公司
使用QDOT消融效率大大提高了,温度结合压力能更直观地判断导管的贴靠方向,后壁采用90w的形式很大程度降低了病人的疼痛反应,消融也更安心了,早点下班不是梦!
——王志勇教授 嘉兴市第一医院
(在本次活动中,专家们的见解独特,频频发表精彩论述。我们选择了一些亮点发言与大家分享。若想获取更多深度观点和前沿洞察,请持续关注相关活动内容,精彩内容不容错过!)
QDOT MICRO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射频消融导管是强生医疗科技推出的射频消融导管领域的集大成者。它能够通过实时温度反馈,智能自适应调节功率和盐水灌注。导管配备了6个温度感受器,不仅提升了温度感知灵敏度,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让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加安心地进行高效消融操作。此外,新增的3个微电极可助力诊断复杂心律失常中的特殊电位,为精准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QDOT MICRO导管将盐水灌注孔增加到66个,大大提高了灌注效率,降低了心脏负荷,尤其适用于心衰患者的房颤消融,为这类高难度手术提供了更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案。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目前全球首款双消融模式压力导管,QDOT可在QMODE和QMODE+模式(90W/4S)之间随心切换,显著提高手术效率,将手术时间缩短 36%。
本次直播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众多中心的积极参与。正是他们的紧密协作和大力支持,使得这一国际直播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果,促进了房颤治疗技术的交流与进步。展望未来,随着像QDOT这样的创新技术不断被引入和应用,心律失常领域有望实现更多的突破,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
本次直播周特别鸣谢如下中心的参与和支持(按中心首字母排序):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港市人民医院、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Montefiore/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有限公司、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台州市中心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Westmead Hospital、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亚心总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浙江大学绍兴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以上内容经作者整理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