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首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华东首例一体化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系统“DuoCor”植入


2024年12月27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王春生教授、孙晓宁主任医师、刘鼎乾主治医师团队成功实施了华东首例一体化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系统“DuoCor”植入(俗称“人工心脏”手术),挽救了一名重症心衰患者。



病例概述


患者为40岁男性张先生(身高163cm,体重55kg,BSA 1.58m²)。


术前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右心衰竭,二尖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窦性心动过缓,心功能IV级,INTERMACS 2级


1、左房内径增大(44mm),左室内径增大(LVEDD 63mm,LVESD 53mm),左室壁厚度正常,左室流出道未见异常,左室整体收缩活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29%。


2、二尖瓣不增厚,瓣叶开放不受限,瓣口面积正常范围,瓣叶关闭时瓣叶活动受限(Tethering),彩色多普勒示中度偏多二尖瓣反流(Carpentier I型)。


3、主动脉窦部不增宽,升主动脉不增宽,主动脉瓣三叶式,瓣膜不增厚,开放不受限,彩色多普勒未测及主动脉瓣反流。


4、下腔静脉内径正常,右心腔内未见异常回声,房间隔未见回声缺失,彩色多普勒未见房水平分流。右房内径正常,右室基底段内径正常,右室流出道内径正常,右室壁厚度正常,TAPSE为17mm(入院TAPSE为12mm,伴严重消化道症状),FAC:31.8%,瓣环S波峰值9.6cm/s,肺动脉不增宽,肺动脉瓣不增厚,开放不受限,肺动脉平均压未测及,三尖瓣不增厚,瓣环S波峰值9.6cm/s,瓣叶开放不受限,瓣叶关闭形态未见异常,彩色多普勒示轻度三尖瓣反流。


5、术前漂浮导管数据:心排量2.3L/min,血压94/46(78)mmHg,心律61bpm,右房压8mmHg,右心室压44/4mmHg,肺动脉压43/23(31)mmHg,肺动脉楔压21mmHg,跨肺压10mmHg,混合静脉氧饱和度77%,心指数1.5L/min/m²,体循环阻力2435 dyn·s/cm⁵,肺循环阻力 348 dyn·s/cm⁵。根据计算术前右室心搏做功指数RVSWI经计算7.82(g·m)/m²(正常值8-12)。



手术策略


面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挑战,传统药物治疗往往效果有限。该患者心衰病程较长,此次因反复胸闷气促伴下肢水肿入院,伴有频发的室性心律失常,虽经强心药物治疗症状稍有缓解,但该患者病情仍然极为危重。经过王春生教授,孙晓宁主任医师,刘鼎乾主治医师团队,麻醉科郭克芳主任,监护室罗哲主任,屠国伟主任,郝光伟主任体外循环李欣主任,陈洪松主管技师,超声董丽莉主任MDT团队充分的讨论和诊断,认为该患者扩张性心肌病诊断明确,若单纯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围术期右心衰风险极高,并且心脏移植由于供体等待时间的不确定性,患者随时可能会病情加重。为了突破这一治疗瓶颈,手术团队决定引入创新的一体化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系统治疗方案。该系统通过左心室和右心房的主入路,通过人工血管分别吻合到主动脉和肺动脉,实现了对双心的同步辅助。考虑到患者心脏功能衰退且存在胸腔较小的问题,选择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双心辅助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一体化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系统以其精巧设计和低功率特性脱颖而出。在手术过程中,团队依据心脏解剖的精准定位,实现双心室辅助系统的精确植入,确保辅助装置与心脏结构的完美契合,有效避免可能的并发症,并为患者未来的心脏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手术关键步骤


试运行左、右心室辅助泵以确保正常工作,预装人工血管及其保护套;通过正中开胸充分暴露心脏;全身肝素化,建立体外循环系统,并留置停跳液灌注针;使用拉线刀牵引经皮线缆,确保涤纶布包裹部分留在皮下,体内连接器留在体内;开始体外循环,阻断升主动脉,灌注停跳液使心脏停跳;完成左心顶环缝合,在左心室开孔并植入辅助泵,心脏复跳后缝合右心顶环,右心房开孔并植入右心辅助泵;依次吻合左心辅助装置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以及右心辅助装置人工血管和肺动脉吻合;启动双心室辅助泵并排气;最后,根据需要调整流量并逐步停止体外循环。


孙晓宁主任医师、刘鼎乾主治医师手术中


术后检查结果


在手术团队的精心治疗和双心辅助系统“DuoCor”的卓越效果下,患者病情得到显著好转。术后首日,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手术室查婉君护士长团队,薛燕护士长团队,沈燕萍护士长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参与了术后的管理。



心力衰竭的传统治疗


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具有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再住院率高等特点,是人类对抗心血管疾病的最后的战场,在临床管理与治疗方面一直存在严峻挑战。面对终末期心衰,尽管心脏移植提供了一线生机,但供体短缺和技术限制使得许多患者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为解决这一难题,长期机械循环支持(MCS)系统(又称“人工心脏”)应运而生,用于为患者提供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或永久替代治疗,显著提升了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在心力衰竭患者中,左心室衰竭最为常见,左心室辅助系统(LVAD)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长期MCS系统。然而,约30%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会出现双心室衰竭,即左、右心室均射血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单独植入LVAD达不到预期效果,患者需要全心支持。此外,单独植入LVAD,虽然对左心衰患者十分有效,但是因为其增强了左心输出量,增加了右心的负担,使得LVAD植入术后需要一定的右心功能去适应LVAD带来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根据国际目前LVAD植入后的长期随访发现,约10%-30%患者在LVAD植入后会出现不同成程度的右心衰竭症状。


面对这一挑战,尽管全人工心脏(TAH)是一种选择,但由于其体积大、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相比之下,双心室辅助系统(BiVAD)保留了患者的原有心脏,提供了更平衡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并在设备故障时,原有心脏能够部分维持心输出量,提高了救助率,临床不良事件少,且有可能促进心肌恢复,是双心衰竭治疗的未来趋势。


DuoCor是由深圳核心医疗定制化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iVAD产品,是全球首创的“一体化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系统”。DuoCor以超小型全磁悬浮技术为基础,采用单控制器结合创新性控制算法,通过一个控制器实现左右泵的协同工作,仅有一根经皮线缆穿出体外、大大降低感染风险。两个血泵作为一个协调一致的系统工作,有效模拟了心脏的自然功能,减少了患者体内多个独立设备可能带来的复杂性和风险。



DuoCor在“体积小、重量轻、血液相容性极佳”基础上,进一步技术突破实现双心辅助系统的“模块化、一体化、轻量化”。产品具备“协同控制、配置灵活、低感染风险、低功耗、高便携性”的特点,为心衰患者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以及生存获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在提升长期生存率的同时,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为左心、右心及双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临床解决方案。


阅读数: 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