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心脏协会(AHA)成立百年之际,中国心血管领域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在全球范围内入选AHA年会的29项重磅研究(Late-breaking Science, LBS)中,由我国桑才华、蒋晨阳、董建增、马长生教授领衔,联合国内12家医疗中心完成的PROMPT-AF研究成功入选。北京时间18日深夜,蒋晨阳教授代表全体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百年纪念主会场发布了研究结果。同时,本研究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JAMA同期发表1。这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原创手术方案首次在该期刊发表,标志着中国在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术前患者顽固性心衰合并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术中患者出现心脏停跳,术者在心脏静止状态下将瓣膜植入。目前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
2024美国AHA年会“Late-breaking Science”报告现场
十年创新突破,开创持续房颤治疗新方案。10年前,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董建增教授团队开创性地提出持续性心房颤动"2C3L"手术术式(在肺静脉隔离基础上行二尖瓣峡部线、三尖瓣峡部线、顶部线消融)2,为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该方案不仅疗效显著,还大幅缩短了消融时间,迅速成为我国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的标准术式。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二尖瓣峡部线阻滞仍面临挑战。Marshall韧带介导的心外膜传导是关键症结所在—这种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得单纯使用射频能量难以实现有效阻滞,也是导致术后出现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复发的重要原因。这一技术瓶颈的突破出现在2019年。桑才华教授带领团队在国内首次开展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术并推广至全国,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困扰多年的技术难题。通过将其与"2C3L"术式创新性结合,开创"改良2C3L"术式3,为更全面评估这一创新方案的临床价值,研究团队随即开展了PROMPT-AF研究。
图1.国家卫健委CDQI项目桑才华教授开展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培训
图2.“改良2C3L”术式示意图
PROMPT-AF研究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旨在科学验证"改良2C3L"术式相比传统治疗方案(肺静脉隔离)的优势。研究纳入来自全国12家中心共498例首次接受房颤导管消融治疗,且房颤持续时间在3个月或以上的持续性房颤患者。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12个月的严密随访,通过每周一次、每次持续24小时的单导联心电贴监测心律,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术后12个月(排除术后三个月空白期),在不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无>30s的房颤、房扑、房速发生。研究结果表明,“改良2C3L”策略消融术后1年无房性心律失常复发为70.7%,显著优于肺静脉隔离组的61.5%(HR 0.73, 95%CI:0.54 – 0.99)。
图3. PROMPT-AF研究中心
图4. PROMPT-AF研究主要结果
PROMPT-AF研究不仅为全球持续性房颤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更标志着中国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改良2C3L"术式通过创新性地结合Marshall静脉化学消融,不仅克服了经典线性消融策略的局限性,还可能具备多重治疗优势(强化左肺静脉隔离、干预心脏自主神经、消除肺静脉外房颤触发灶等),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具突破性的持续性房颤消融新策略。
PROMPT-AF研究的发表将对房颤导管消融临床实践产生重大影响,有望改写国际临床指南。这一重大突破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心律失常领域在原创性技术实力,标志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