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 血浆神经酰胺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的关系

健心知著

2024.11.15

第422期

640 - 2024-11-15T114129.074.png

血浆神经酰胺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的关系

640 - 2024-11-15T114134.661.png

刘健、马铭潞、霍黎明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血浆神经酰胺在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中存在潜在作用;然而,血浆神经酰胺与患者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之间的相关性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血浆神经酰胺水平及其不同比例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之间的关系。本文于2024年11月发表于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杂志。

研究方法

640 - 2024-11-15T114139.920.png

本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纳入了住院期间同时接受神经酰胺化验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采用血管造影衍生的微循环阻力指数(Angio-IMR)评估所有患者的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3支主要冠状动脉的微血管阻力相加定义为冠状动脉微血管累积阻力。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探索血浆神经酰胺与冠状动脉微血管累积阻力的相关性,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血浆神经酰胺水平与累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浆神经酰胺对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的预测价值。

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25例患者,中位累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为48.04(40.32-56.73)。

640 - 2024-11-15T114144.418.png

图1:患者入组流程图

640 - 2024-11-15T114147.205.png

表1:基线临床特征

640 - 2024-11-15T114150.961.png

表2:Angio-IMR的多因素分析

在调整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后,血浆16:0神经酰胺和16:0/24:0神经酰胺比例与累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呈正相关 [标准化β±标准误:75.05±8.46 (P < 0.001)和91.72±20.41 (P < 0.001)]。

640 - 2024-11-15T114153.875.png

图2: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与16:0神经酰胺(A)和16:0/24:0神经酰胺比例(B)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eGFR、LDL-胆固醇、HDL -胆固醇、甘油三酯、hsCRP、hs-cTn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线表示β,蓝色区域表示95% CI。‍

在预测微血管高阻力方面也观察到类似的独立相关性[β = 8.03±1.91](P < 0.001), 9.98±3.88 (P = 0.010)。此外,血浆16:0神经酰胺、16:0/24:0神经酰胺比值与累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呈显著的非线性相关性(P < 0.05)。

640 - 2024-11-15T114156.786.png

图3:血浆神经酰胺与微血管高阻力(Angio-IMR≥48.04)的ROC曲线‍‍

ROC分析显示,血浆16:0神经酰胺的最佳临界值为0.178µmol/L,其特异性为57.1%,敏感性为91.2%。对于16:0/24:0的神经酰胺比值,最佳临界值为0.072,其特异性为73.2%,灵敏度为54.9%。

640 - 2024-11-15T114159.784.png

表3:血浆神经酰胺对微血管高阻力(Angio-IMR≥48.04)的诊断价值‍

亚组分析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浆神经酰胺与冠脉微血管阻力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


640 - 2024-11-15T114203.000.png

图4: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与16:0神经酰胺(A)和16:0/24:0神经酰胺比值(B)的亚组分析

640 - 2024-11-15T114205.973.png

表4: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ngio-IMR的多因素分析

结  论

血浆神经酰胺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这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神经酰胺潜在作用强化了我们对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复杂机制的理解,并推动了在更广泛的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

该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该研究不能建立神经酰胺与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力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没有探索这种关联背后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有必要进行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些结果并进一步阐明潜在的机制。其次,该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小,限制了其统计效能。因此,在敏感性分析中,研究者只能评估有限数量的亚组,因为一些亚组的代表性过低,无法进行有意义的分析。此外,由于该研究是在单中心进行,其结论的可信度可能有限,未来仍需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进一步验证该研究结果。

阅读数: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