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之术,微创未来 | “心之盟”微创技术培训班在西安圆满落幕!我国顶尖微创心脏外科专家携手同行,共同助力心血管微创外科发展

2024年11月2日,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办,由心之盟-微创心脏手术全国联盟基地协办,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承办的2024年“匠心之术,微创未来-心之盟微创技术培训班总结暨2024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专委会年会”在古都西安隆重开幕。会议秉承“奉献、创新、合作、转化”主题,通过学术报告、专题讨论等多种形式,从多维度、多视角地探讨了微创心脏外科的热点、难点问题。近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外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襄此次盛宴。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会长李宏杰,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维君,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俊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副院长闫炀隆重出席。

开幕式

▼▼▼

11月2日上午,大会开幕式正式启动,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维君、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马辛格为大会致辞,对到场支持和参与大会的单位和个人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院副院长闫炀报告了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年度工作总结。

王维军会长致辞

王维军会长代表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并向与会的委员和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他提到,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外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全国有能力稳定开展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医院并不多,心脏微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面临着规范化培训少、设备成本高、推广普及有待提升等挑战。他强调了关注微创手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的推广开展、手术规划培训、深入开展技术交流的重要性,并表示学会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促进心血管外科事业的发展。

马辛格书记致辞

马辛格书记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提到陕西省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进步。他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到了医院在心脏移植和人工心领域的成就。他还提到了医院在传播和科普方面的工作,以及对医院未来发展的期望。马辛格书记还提到了医院在疫情期间的贡献,以及医院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传播工作,对医院团队的成就感到自豪,并期待与全国同道携手同行,共同推动心血管外科的发展。

闫炀教授致辞

闫炀教授总结了医学传播学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一年来的工作,特别是微创心脏大血管外科培训基地的成立和手术直播活动。他提到了基地对促进微创手术发展的贡献,以及通过直播展示手术现状的重要性。他还提到了计划出版的书籍和2025年的新直播活动,以及对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推广的期望。最后,闫炀教授强调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和传播的重要性,并感谢了所有支持和参与的同道,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心参与到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的推广和提高中来。

主题演讲环节

▼▼▼

在全天的会议中,设置了4场分论坛,由主讲嘉宾分享数十场精彩演讲,展示了微创技术在心血管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和最新进展。

01

心外科学科建设:微创技术、个人成长与科普宣传的重要性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闫炀教授、苏北人民医院唐程斌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程才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心血管外科学科建设经验 闫炀教授



闫炀主任在心血管外科学科建设经验分享中,强调了微创心脏外科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历史。他提到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历程,以及个人在微创手术领域的心路历程和成长。闫主任强调了微创手术的优势,如减少病人疼痛、降低住院花费,并分享了中心在微创手术方面的技术进步和挑战。他还提到了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个人经验,包括如何从大开胸手术逐步过渡到肋间小切口手术,并强调了微创手术在心脏外科未来发展中的必要性。最后,闫主任展示了中心在微创手术方面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微创心脏外科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

90后心外科主任心路历程 唐程斌教授

唐程斌教授分享了他作为90后心外科主任的经历和见解。他出生于1990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独立完成包括A型主动脉夹层全弓置换、B型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等多种复杂心脏外科手术,手术成功率超过98%。唐教授在研究生阶段就开始主刀一些简单的手术,并在南京鼓楼医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19年,他加入苏北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中心,用三年时间将科室年手术量提升至江苏省内前四。他强调了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分享了如何通过引进高水平医生、挖掘本院潜力医生以及培养新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来构建团队。唐教授还提到了在地方医院面临的挑战,如血制品供应不足,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手术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他的讲话展示了一位年轻心外科主任如何在挑战中成长,并通过创新和努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经历。

如何做好心外科科普 程才教授

程才教授在微创技术培训活动中分享了如何做好心外科科普,特别是利用抖音平台进行科普宣传的经验。他强调了科普宣传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推广技术理念和争夺话语权的重要手段。程教授提到,通过新媒体平台,医生可以增加知名度,增进医患互信,打造个人IP,从而吸引更多患者。他分享了自己在抖音上取得的成绩,如260多万粉丝和7.4亿次的视频播放量,并强调了真诚、真实、真心的原则。程教授还提醒,网络是双刃剑,医生在享受流量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要有心理准备面对网络暴力和负面评论。他建议医生在科普时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手术效果,强调手术风险,以维护医生形象和患者信任。最后,程教授提出了对年轻医生的期望,鼓励他们利用新媒体平台,但也要注重个人技术和专业精神的培养。

02

微创心脏外科的前沿技术与实践:二尖瓣成形、肥厚性心肌病治疗新进展

河南省胸科医院葛振伟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崔勇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李睿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再议微创二尖瓣成形 葛振伟教授

葛振伟教授主要围绕微创二尖瓣成形手术进行了深入讨论。他强调了二尖瓣结构完整性对于心室结构和功能维护的重要性。他提到,2020年的指南已经明确指出,对于二尖瓣病变,尤其是二叶病变,成形手术是必要的,而且微创与正中开胸成形手术的效果是一致的。葛教授还讨论了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变的成形手术,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进行成形,而不是换瓣,尤其是在合并房颤的情况下。他还分享了自己在微创手术中的一些技术体会和选择成形环的考量,强调了适合病人和医生技术特长的手术方式的重要性。最后,葛教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所有的二尖瓣修复是否都需要上体外循环,他认为这不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微创外科治疗肥厚性心肌病(HOCM)治疗进展 崔勇教授

崔勇教授提到,自2019年起,他开始通过微创小切口进行经二尖瓣前瓣切开的膜手术,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法。到了2021年8月,崔教授从微创转向经主动脉的常规入路进行手术。他强调,尽管有新药物和各种新方法,传统的Morrow手术仍然是治疗HOCM的一个重要方法。崔教授介绍了他们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包括通过腋下微创途径实施经主动脉改良Morrow手术,这种方法不仅创伤小、恢复快,而且梗阻解除确切,一般术后5-7天出院,伤口隐蔽美观,不需拆线。他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认为没有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HOCM患者,并且分享了他们在国际会议上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旋切技术在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HOCM)治疗中的应用 李睿教授

李睿教授提到,肥厚性心肌病是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全球患者群体庞大,其中70%的患者合并有左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关闭不全问题。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三种选择。他强调,尽管有新药物和介入治疗方法,外科手术仍然是HOCM治疗的金标准和最后防线。他提到,外科手术的学习曲线较长,且早期难以实现手术效果的实时评估,这使得年轻医生对于将HOCM作为主要亚专业方向有所犹豫。

魏翔教授团队提出的旋切技术,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的状态下进行心肌切除,以简化手术流程并推广到更多医院。该技术自2022年3月以来已成功应用于逾300例患者,术后即刻解除梗阻,随访效果满意,有望为HOCM的外科手术治疗带来革命性改变。

03

微创心脏外科技术进展:搭桥手术、桥血管获取与冠脉搭桥经验分享

天津市胸科医院王联群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幸龙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凌云鹏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微创搭桥近端口吻合技术 王联群教授

王联群教授在微创技术培训活动中分享了微创搭桥手术的经验和技巧。微创搭桥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从不停跳搭桥到体外循环下搭桥,再到非体外循环搭桥的过程,符合微创化的趋势。在手术技巧方面,微创搭桥手术需要特殊的手术器械和技巧,包括切口位置的选择、靶血管的暴露、手术器械的使用等。他强调了近端吻合口的重要性,包括在手术中如何暴露主动脉、如何进行精确的吻合等。他还提到了在手术中使用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利用大纱布垫将主动脉拉向左侧,以及如何使用长针进行精细的缝合。王教授还提到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在微创搭桥手术方面取得的成绩,该医院年搭桥手术量超过2000台,且在微创手术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鼓励医生们积极学习和实践微创搭桥手术,从简单病例开始,逐步积累经验,最终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术。

第二根桥血管的微创获取 郑幸龙教授

郑幸龙教授指出,自1967年首例冠脉搭桥手术以来,桥血管的获取和外科技术不断进步,微创化和全动脉化已成为冠脉外科未来的主要趋势。在常用的桥血管中,桡动脉因其良好的远期通畅率和较少的并发症发生率而被推荐为第二根血管桥。桡动脉的微创获取可以通过开放获取或腔镜方式进行,而腔镜获取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并丰富全动脉化搭桥的策略。郑教授还提到了右侧颅内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作为桥血管的选择,以及大隐静脉作为最主要的条血管之一,通过EVH(内窥镜下静脉采集)技术获取,可以减少患者的创伤,并与开放获取相比,具有相似的远期通畅率。他强调了在保证桥血管质量的前提下,微创获取第二动脉桥可以减少患者创伤,并丰富全动脉化搭桥的策略。

微创冠脉搭桥--北医三院经验分享 凌云鹏教授

凌云鹏教授分享了北医三院在微创冠脉搭桥手术方面的经验。他指出,随着PCI技术的迅速发展,冠脉搭桥手术量有所减少,但微创搭桥手术仍具有其重要性。凌教授提到,北医三院自2014年起就开始开展经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至今已完成逾千例,位居国内前列。他们团队制定了标准化管理流程及手术方案,相比正中切口手术,微创冠脉搭桥创伤小、输血少、康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早期手术效果不亚于常规搭桥手术。凌教授强调,微创冠脉搭桥手术可以实现完全的血液重建,且手术策略与正中开胸手术完全一致,只是入路不同。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直杆固定器进行远端靶血管的暴露,这样可以减少手术操作中的器械遮挡。北医三院的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经验表明,即使是在微创平台上,也可以实现全动脉化搭桥,且术后吻合口的通畅率高达96%以上。此外,凌教授还提到了机器人辅助微创冠脉搭桥手术的优势,它可以获取双侧乳内动脉,实现全动脉的完全使用重建,且手术切口更小,术后疼痛感更轻微。

04

主动脉根部微创手术:策略、技术与现状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吴永兵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肖正华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勇新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演讲。

微创主动脉根部手术策略 吴永兵教授

吴永兵教授首先提到,微创手术在未来可能成为心脏外科的发展趋势。尽管微创手术并未显著增加手术量,反而受到瓣膜介入手术和PCI手术的挑战,微创手术仍然值得进一步探讨,特别是在主动脉根部手术方面。吴教授讨论了微创根部手术的三种主要切口:胸骨上端切口、胸骨旁切口和腋下切口。他指出,胸骨上端切口的报道不多,但已有一些文献支持其可行性,且手术时间和阻断时间与正中开胸手术相差不大。胸骨旁切口的报道相对更多,且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者的创伤也较小。至于腋下切口,吴教授表示文献较少,且技术难度较大,目前主要由少数中心开展。吴教授总结说,微创根部手术策略的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的经验和技术熟练度。

再次主动脉根部手术 肖正华教授

肖正华教授分享了如何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开展主动根部手术的经验。他指出,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包括瓣膜问题、主动脉问题和感染问题,其中瓣膜问题的再次手术相对简单,而感染根部手术最为困难。肖教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强调了在再次手术中,尤其是在感染性根部手术中,采用三明治加固技术和曲面技术对控制根部出血的重要性。他还提到了copper手术在冠脉重建中的价值,以及command手术在中国的发展,使得一个复杂的手术变得更加简单。肖教授总结了自己的一些心得,包括在第一次手术时扩大瓣环、选择合适大小的瓣膜以及对感染性根部手术的处理策略。他提到,尽管再次手术成功率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死亡率和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

主动脉根部微创外科治疗现状 李勇新教授

李勇新教授强调,主动脉根部手术是主动脉外科中操作最复杂、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而微创化、安全化是该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李教授提到,通过微创手段进行主动脉根部手术,如动脉壁化、根部替换以及根部修复手术,正在逐渐成熟。胸骨上段小切口手术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中期疗效。他还提到,右侧肋间切口进行主动脉根部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方式,尽管手术量不多,但已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报告。李教授强调,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与传统手术方式相当,才能被广泛推广和接受。他提到,微创手术的学习曲线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每位外科医生都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步培养。

 卫星会

▼▼▼

哈尔滨市儿童医院李清晨教授讲述了心外科建立以来的艰难历程,其著作《心外传奇》讲述了中国心外科医生的感人奋斗史和创新精神,并在现场签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勇新教授分享了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LAVD)植入手术的发展和操作技巧。

外科之花的艰难绽放 李清晨教授

李清晨教授分享了心外科的历史和发展,以及个人著作《心外传奇》的创作背景。他提到,这本书像一封给心外科医生的情书,讲述了心外科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如李拉海的交叉循环技术、梅奥诊所的体外循环机的发展,以及中国心外科的起步和进步。李教授还分享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包括一位麻醉医生在抢救病人时不幸殉职的事件,以及心外科技术发展中的种种挑战和牺牲。他的书籍不仅记录了心外科的历史,也展示了心外科医生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勇气。最后,李教授以一句话结束了他的分享:“凡是人可以想出来的东西,就都能造出来”,这句话体现了心外科医生的创新精神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微创左心室辅助装置(LAVD)植入手术的技巧 李勇新教授

李勇新教授指出,中末期心脏病的微创治疗是中国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每年约有20万到30万患者发展至中末期心衰,而心脏移植和人工心脏成为治疗心衰的重要方法。由于供体短缺,人工心脏的优势逐渐显现,它不需要服用抗凝药物,也适用于有移植禁忌的患者。左心室辅助装置在国际上的使用率逐年增高,2018年后,其植入率已超过心脏移植手术量,且越来越多的装置用于长期辅助。五年生存率可达60%-70%,是治疗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方法。郭教授提到,微创LAVD植入手术在欧洲和北美已有多个中心开展,但在中国尚不多见。他强调,微创手术更多考虑围手术期心脏保护以及减少感染和出血风险,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微创植入通常采用双切口方法,即胸骨旁第二肋间切口和第五或第六肋间切口。对于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选择右侧腋动脉或降主动脉作为入血口。郭教授还分享了他们中心在不停跳状态下进行微创LAVD植入的经验,认为这有助于心肌保护,并减少了术后右心衰的发生率。他们中心已完成55例人工心脏手术,其中45%采用微创方式。最后,郭教授总结,微创LAVD植入手术安全有效,对于适合的患者值得推广。

在本次微创心脏外科活动中,线下的与会者有幸聆听了多位领域内专家的精彩演讲,他们分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技术创新以及对微创心脏外科未来发展的深刻见解。从主动脉根部手术策略到再次主动脉根部手术的挑战,从二尖瓣成形到肥厚性心肌病的治疗进展,每一场演讲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随着大会的圆满结束,期待未来微创心脏外科的发展能够不断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更优质的治疗方案。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高质量的学术会议,以促进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 END ·



阅读数: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