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在数字医学时代,燃起了“硬科技”的长明灯?
沐浴着国家数字科技发展战略的东风,被誉为“古都明珠”,承载着深厚历史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西安,正依托其硬科技发展的强劲动力,向国际化的科技一线城市迈进。2024年11月2日,在这里举办的第四届心血管数字医学会议(CDM)暨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心血管分论坛,西安作为新晋的“硬科技之都”更是使数字医学的创新与实践发挥出了新的光芒。
本届大会由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剑教授担任执行主席,邀请到的与会嘉宾“咖位十足”,包括但不限于陕西省科技厅一级巡视员郭杰、西安市浐灞国际港管委会许曼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委会杨静秘书长、中国未来研究会未来生物医学工程分会会长屈正教授、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卢秉恒院士、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刘金成教授等来自医、学、研、产、政等众多跨学界人士,共同以主旨演讲、专题讨论等形式分享了关于数字医学的深刻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了多元且全面的视角。
随着交流的深入,更多关于数字医学创新实践的真知灼见涌现,不仅有对未来的积极展望,也有对现状的理性思考,这些讨论在现在这个发展节点,尤为重要。
硬科技之都,正在与世界接轨
▼▼▼
“我们正迈入一个更广阔的数字医学时代。”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剑教授发言掷地有声。
这位在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的3D打印辅助医疗领域深耕多年的“老兵”,对3D打印及其紧密相关的增材制造、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洞察。
这也是此次CDM2024开幕式上,致辞嘉宾们交流的共识:
在全球数字科技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心血管病诊疗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在远程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疾病的精准治疗等领域,数字技术的价值正被前所未有的挖掘和利用,成为提升手术质量、促进器械研发创新、优化医疗服务的新质生产力。
而将目光聚焦于西安,这座千年古城在多重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下,硬科技产业正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并逐渐成为这座城市的另一张“新名片”。
一个标志性事件是,2022年末,西安成功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标志着西安被赋予了“硬科技之都”的重要定位,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以3D打印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就属于硬科技的范畴之一,同时也是数字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CDM2024作为国内少有的以聚焦3D打印学术交流为起源的学术会议,且以西安为发源地,在此背景下盛大召开,不仅成为了展示3D打印等硬科技在心血管医学领域最新应用成果的重要窗口,更为推动数字医学与硬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搭建了广阔舞台。
串珠成链、织链成网
数字医学时代,打破壁垒的力度要更大些
▼▼▼
数字技术已经奏响新时代创新的序章,受限于各种因素,与其相关的医、学、研、产、政、企等各方力量面对这个可确定的未来,却无法形成系统性、全面性的互动与循环。导致企业和政府难以识别医疗真实需求,研究者成果难以落地转化。
何以破局?
CDM2024给出的回答是:一步步串珠成链、织链成网,构建起数字医学创新的学术生态链。
2021年前后,由基于医学影像数据的3D打印辅助医疗引领的一轮数字化转型驱动的医学创新悄然而至,如星星之火,四方而起,CDM的前身,国际心血管3D打印会议应势而起,剑指增材制造,首次拉开跨学科交流的序幕。
到了2023年,面对日益复杂的心血管病诊疗形式,全球人工智能浪潮的兴起及我国远程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等技术的落地实践,与之相关的医、学、研、产、政、企等各方都需要彼此互相了解,通过深度的对话与交流谋共识、寻合作。国际心血管3D打印会议也由此进化为心血管数字医学会议,并在今年与2024硬科技创新大会结合举办。
与前三届会议相比,此次会议标志着CDM在搭建数字医学创新生态链的学术平台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大会聚焦心血管数字医学的创新与应用及跨学科合作,邀请到西北工业大学黄卫东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曹铁生教授、陕西省医疗器械质量检验院蔡虎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宋莉莉教授,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等,工程学和医学领域交叉学科最重量级的专家,共同进行探讨交流。讨论内容包括但不限于3D打印的世界格局、AI技术的突破,心血管创新医疗器械申报策略,高质量临床研究、顶刊经验分享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不仅如此,会议还设置了心血管数字医学创新论坛、结构性心脏病与数字医学论坛、结构性心脏病创新论坛、TEER创新论坛、多学科交叉论坛、医工交叉论坛、培训工坊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平台,让来自全国各地最前沿的技术、最前瞻的思想在这里汇聚,打通数字医学创新实践各个环节。
这其中,定向活性心肌补片微纳制造技术的突破,为心脏修复与再生提供了新的可能,其精准的细胞定向与组织构建能力,预示着心脏病治疗领域的一次革命性飞跃。而基于磁共振的流体测量技术,则如同一双透视之眼,穿透复杂先心病的重重迷雾,为晚期诊断决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准依据。
从二维影像到三维全息的影像学变革,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医生的诊断手段,更将患者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以更加直观、立体的方式呈现,使得治疗方案的设计更加精确无误。二尖瓣超声评估中的人工智能技术,更是以智能高效的方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为心脏瓣膜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
计算机建模仿真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导航仪,为医生提供了术前规划与术中指导的强大工具,使得手术过程更加安全可控。而磁共振图像智能生成算法的研究,则通过智能算法的优化,极大地缩短了图像处理时间,提高了图像质量,为疾病的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列预示着未来数字医学发展途径的前沿议题,不仅展现出了无限潜力,更为多方合作打开了新的大门。在西安这片热土上,一个充满“硬科技”的数字医疗时代正在被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风来了,风口也就不远了
▼▼▼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在科技的长河中,每一次浪潮的涌动都预示着新的变革与机遇。如今,医学发展正站在了数字技术的新纪元,各类数字科技的落地正如同那汹涌澎湃的浪潮,即将席卷整个科技领域,引领心血管病乃至整个医学领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时代。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数字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其巨大潜力。它们将成为医生决策的智囊团,为手术提供精准的指导,甚至成为患者预后随访中的贴心助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的医学诊疗新模式即将诞生。
数字医学的风已然猎猎作响。
风已起,风口将至。它不仅是技术的交汇点,更是人类对健康美好未来的共同向往。在这条充满希望的征途上,每一位医疗工作者、每一位科研人员,乃至每一个关心健康、拥抱科技的人,都是推动时代巨轮前行的力量。
这条路漫漫,且修远兮。但CDM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