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T 2024|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在国际会议首次报告国产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系统



当地时间10月27-30日,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在美国华盛顿隆重举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受邀在TCT Innovation专场发表了题为“First-in-Human Robotic-assisted Transcatheter Mitral Edge-to-Edge Repair for Treatment of Severe Mitral Regurgitation”的报告。在全球顶尖的心血管介入学术会议的舞台上,首次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原创的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治疗的创新技术和临床数据,不仅证实了该技术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也为推动国产原创医疗器械的全球认可和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王焱教授指出,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介入术式是未来心脏介入治疗的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下,手术机器人将对传统心血管介入治疗带来深刻变革。厦心医院领衔开展了中国原创经导管瓣膜介入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器械研发和临床研究,以医工融合科技创新开创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新范式。王焱教授的报告得到了与会国际专家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关注,现场发出热烈掌声,多位国际专家在会后交流中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成果”,纷纷邀请王焱教授前往其医院开展机该创新技术。



当前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的介入治疗中,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Transcatheter edge-to-edge repair,TEER)已成为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介入治疗方式。随着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辅助手术凭借精确的定位和操作优势,在心脏手术等多个领域中逐步应用。厦心医院王焱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历经多年共同研发,于2023年12月运用自主研发的瓣膜介入手术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二尖瓣TEER治疗,成功为一名重度功能性MR患者修复受损瓣膜;2024年5月,王焱教授团队再次运用该手术机器人搭载进口器械MitraClip G4,成功为患者进行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进一步验证了该手术机器人强大的器械适配性和未来的拓展空间。目前,厦心医院已累计完成5例机器人辅助TEER手术病例,在结构性心脏病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23年12月29日,王焱教授团队完成全球首例机器人辅助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



王焱教授向与会国际专家们详细介绍了该自主研发的机器人辅助平台(SurgiPulse Robotics' Platform)的操作流程,并结合厦心医院机器人辅助TEER手术实践,进一步总结了该系统的独特优势。相比传统术式,这一平台具备三大显著优势:一是能够实现精准和稳定的操作控制,确保术中关键步骤的高效执行;二是有助于大幅缩短初学者的学习曲线,使年轻医师更快掌握TEER术式;三是支持远程控制,避免术者直接暴露于射线下,提升了术者的安全性。同时,结合5G等新技术可实现远程手术,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王焱教授展示了厦心医院已完成的5例机器人辅助TEER手术的临床数据:5位重度MR(4+)患者中,包括3名女性、2名男性,平均年龄76.2岁。病因上有3例退行性二尖瓣反流(DMR)和2例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在操作过程中未发生死亡事件,技术成功率及器械成功率均达到100%。所有患者术后反流程度显著改善,其中4例控制在≤1+,1例为2+。术后30天随访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不良事件(如死亡、卒中、大出血、或需外科手术的器械相关问题),并且心功能显著改善。


这一系列初步数据为机器人辅助TEER手术在重度MR治疗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极大地拓展了机器人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未来,厦心医院将牵头开展该项目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这一技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系统和智能报警系统的加入,机器人辅助介入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升,将加速推动该技术在心血管介入以及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心血管介入国际会议,TCT 2024吸引了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心血管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参与,展示和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进展。此次王焱教授受邀发布中国原创机器人辅助系统介入治疗技术,展现了中国专家和国产器械企业在心血管领域的原创性创新前瞻性探索,不仅为结构性心脏病临床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也为全球心血管医学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 END ·



阅读数: 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