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钙化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主要挑战之一,常被喻为PCI中“最硬的骨头”。其往往贯穿于各类复杂病变,不仅会妨碍支架充分扩张贴合,还会增加并发症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提高,冠脉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IVL),作为一项应对严重钙化病变的创新型技术,利用冲击波“遇软则软,遇刚则刚”的特性与优势,有望成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终结者”。
机遇与挑战之下,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IVL技术?如何实现更精准、更高质的冠脉介入治疗?
答案,在一场精彩纷呈、干货满满的专题上得以显现。
2024年10月17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心血管年会(CSC 2024)在长沙隆重拉开了序幕。借着大会召开的东风,10月19日,冠脉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IVL)临床研讨专题会也随之正式开启。来自全国各地心血管领域专家同道齐聚首,探讨前沿、交流技术、分享经验,以思想之光与创新之源,闪耀冠脉介入治疗高质量发展之路!
相约英雄城市 共谋学科精准发展
▼▼▼
会议现场高朋满座,学术氛围如火如荼。
此次研讨专题会特邀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担任主席,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胡信群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担任主持嘉宾,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陈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荆全民教授担任讨论嘉宾,携手北部战区总医院刘海伟教授、浙江省台州医院米亚非教授、四川大学华西第四医院汪克纯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翟光耀教授等领域内权威专家同道们,共同出席了会议。同时,荆全民教授代韩雅玲院士为大会致开场辞,以殷殷寄语表达深深厚望。
荆全民教授:展前沿、享成果,为冠脉介入治疗贡献新力量
荆全民教授指出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的治疗是当前心血管介入领域的主要挑战之一。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扩张术(IVL)作为治疗钙化病变的突破性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重度钙化病变,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治疗深层钙化的技术。IVL操作简便,学习曲线较短,已在临床中迅速推广和应用。LEAD-FIM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国产IVL系统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IVL技术在循证医学中的不断完善和适应证的扩展,该技术将进一步改变我国钙化病变的治疗模式,切实提升创新器械为患者带来的治疗获益。最后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会议畅所欲言,一同为冠脉介入治疗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传递临床思路 共享学术前沿热点
▼▼▼
致辞结束后,学术分享环节正式开启,刘海伟教授、翟光耀教授、米亚非教授、汪克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分享了主题鲜明的学术讲课,并与主持嘉宾、讨论嘉宾们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视角,为与会嘉宾呈现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
刘海伟教授:LEAD-FIM研究结果公布及解读
刘海伟教授介绍,LEAD-FIM研究聚焦于新款国产的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球囊扩张导管和冠状动脉血管内碎石治疗仪的临床应用,旨在验证其在重度冠脉钙化病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评估国产IVL系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同时,该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单组目标值设计,纳入184例患者,靶病变需满足血管直径2.25-4.0mm,狭窄程度≥70%或≥50%且伴有缺血证据。主要终点为支架植入后残余狭窄≤30%,且住院期间(最多至术后7天)无MACE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成功率高达96.7%。
研究还通过OCT(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亚组进一步展示了IVL的作用机制,证实其能够在钙化病变处有效破坏钙化环,增加管腔面积和直径,改善血管顺应性,并确保支架的良好贴壁性。研究成果被PCR ePoster收录,已在2024年EuroPCR大会上公布,并计划在核心期刊上正式发布。该研究的成功不仅展示了国产IVL系统在冠脉介入治疗中的创新和实用性,也为优化复杂病变的介入策略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翟光耀教授:钙化病变治疗热点问题讨论
翟光耀教授指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提到轻中度的钙化病变选择压力聚焦性球囊,重度钙化病变则主流推荐旋磨治疗。虽然指南中有提及包含IVL、ELCA、OAS等钙化病变处理技术,但其更多的作为特殊类钙化病变处理手段,而非主流首选技术推荐。钙化结节、ISR、CTO等特殊类型钙化病变的具体治疗方案应取决于病变特点与钙化分级。同时,为了提高通过性,SoniCracker™球囊导管改进了球囊导管的设计,通过多段变径的球囊导管设计,保证球囊导管整体尺寸更小,配合双层球囊材料为导管提供了优异的通过性,更有利于临床操作。SoniCracker™球囊导管在3D血管模型中,具有和预扩球囊相当的通过性能。
目前,旋磨术(RA)、IVL、激光消融术(ELCA)等新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这三种处理冠脉钙化的治疗策略各有优略。IVL通过冲击波作用,可同时处理浅表和深层钙化,减少软组织损伤,特别适合复杂或深层的钙化病变。IVL术较其他技术更为安全、有效和简便,其在更具挑战性钙化病变中使用的病例报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选择和有力“武器”,并有望成为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终结者”。
米亚非教授:IVL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沿进展
米亚非教授分析,IVL技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已广泛用于处理冠脉钙化病变,帮助解决传统手术中的难题。IVL利用基于“声压力波”的冲击波作用于钙化组织,能有效碎裂钙化,而不伤及周围软组织,并可深入血管中膜钙化灶。IVL不仅能处理浅表钙化,也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应对深层钙化的技术,适应症涵盖向心性(或环形)和偏心性钙化、局灶性和弥漫性钙化、扭曲成角病变及开口、分叉处的钙化病变等复杂病变。腔内影像学(如OCT或IVUS)评估对器械选择和疗效评估至关重要,对于IVUS分级为Ⅳ级或OCT钙化积分达到4分的重度钙化病变,若IVL导管能通过该病变,则建议优先采用IVL并尽早启动治疗。多项研究(如Disrupt CAD I-IV研究)表明,IVL在处理不同类型的钙化病变中表现出卓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亚洲人群中同样具备良好的临床效果。IVL技术操作简便、学习曲线短,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随着循证数据的不断积累和适应证的拓展,IVL技术正在改写我国钙化病变的治疗路径,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汪克纯教授:IVL治疗重度钙化病变中的操作细节探索
汪克纯教授表示,对于非顺应性球囊、切割球囊或棘突球囊无法充分扩张的病变,尤其是通过腔内影像学评估提示严重钙化病变,如血管内超声(IVUS)提示Ⅳ级,钙化范围>270°,或者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提示钙化角度>180°、钙化长度>5 mm以及钙化厚度>0.5 mm,即钙化积分达到4分时,IVL可为首选方法。由于IVL独特的工作机制,它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处理浅层和深层钙化的技术;在RA和ELCA失败的情况下,也可考虑选择IVL。
汪克纯教授通过具体病例来展开IVL治疗重度钙化病变中的操作细节探索。第一个病例在常规介入治疗(如导丝和球囊扩张)无法有效应对这些复杂病变时,决定采用IVL处理钙化病变。开始治疗前需要全面考虑患者情况、血管情况和器械准备情况(包括强支撑指引导管、延长导管、导丝、血管内超声和旋磨设备等),更需要准备替代治疗方案。第二个病例在常规介入治疗(如预扩球囊和支架扩张)未能完全解决病变的情况下,手术尝试使用3.0x12mm冲击波球囊扩张病变段,术后患者反复心绞痛发作,伴心力衰竭,于是再次接受冠脉旋磨术和支架植入术。汪克纯教授强调,钙化病变治疗需要充分预处理,否则适时终止手术。
科技赋能创新 共筑健康中国未来
▼▼▼
精彩的学术分享、深入的理念探讨,为专题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会议的最后,荆全民教授总结道,“非常感谢各位专家聚焦IVL临床应用现状与前沿进展带来的精彩演讲,开展的多维度地讨论。相信随着,IVL技术的普及、新器械的应用,广大术者处理钙化病变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在未来,随着更多循证医学数据的积累和技术的成熟,IVL有望成为解决冠脉钙化病变的核心手段,推动介入心脏病学进入全新阶段;也期待,有更多坚持自主创新的优秀企业能够带来更多的新器械,为临床带来更多获益。”
路虽远,行则将至。
冠脉钙化病变的治疗正面临新的技术革新和临床挑战,而IVL的出现为这一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通过冠脉血管内冲击波治疗系统(IVL)临床研讨专题会的深入探讨和病例分享,将有越来越多的介入医生们对IVL在治疗复杂钙化病变中的独特优势与未来前景,产生更深的理解,为钙化病变患者带来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