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在教授在分享“利用瓣叶手术处理高冠脉风险之主狭病患”时指出,在处理高冠脉风险病变的复杂挑战中,会面临诸多难题,其中学习难度大尤为突出。这不仅因为病变本身的复杂性,如病变位置低、血管开口小等特性,增加了治疗的不确定性,还因为在实际操作中,术者常常遭遇无可用导管和导线的困境,这无疑加大了手术的难度和风险。在手术过程中,术者不得不频繁地修改导管方案,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UNICORN与BASILICA两种技术,是术中的关键抉择。尽管两者在长期结果上表现出相似性,但BASILICA技术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优势。然而,其相对复杂的操作流程,也让术者在实际应用中倍感压力。相比之下,Chimney技术虽然应用相对简单,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特别小心,以避免支架受压等问题。因此,在追求治疗效果的同时,不能单纯依赖某一种技术,而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
——全球医学事业的共融与进步
Jimmy Hon教授在演讲中表示,TAV-in-TAV手术相较于初次TAVI,其复杂度和挑战性明显提升。在此手术中,人工瓣膜的设计至关重要,包括合缝处、瓣叶形态及钙化程度等,均影响手术难度和成功率。不合缝的瓣膜可能覆盖冠脉开口,引发严重并发症。此外,瓣膜厚度、长度及钙化也影响其稳定性和功能。因此,术前通过CT扫描精确评估主动脉根部复合体结构及血管情况,有助于选择合适的人工瓣膜,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此外,术者还需准确评估首次植入瓣膜状态,确保新瓣膜不干扰原有结构和心脏功能。由于首次植入瓣膜可能因再次手术而扩张或缩短VTC,增加手术难度,医生可能需要采用更先进的手术技术,如改良TAVR植入技术,甚至更换新内裙平面,以确保新瓣膜准确、稳定植入。
Aleksey Kolesnikov教授在介绍“哈萨克斯坦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发展现状”时表示,目前,哈萨克斯坦的医疗体系正在稳步发展,全国范围内共有72家医院,配备了132套先进的血管造影系统,极大地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能力。在心血管介入手术方面,哈萨克斯坦已完成30,000例PCI手术,同时,还进行高达70,000次的CAG检查。在心脏瓣膜置换领域,哈萨克斯坦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目前,该国已经成功完成了254例TAVI手术。此外,哈萨克斯坦还积极引进并应用新技术。2022年11月,该国首次成功实施了MitraClip手术,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56例MitraClip手术,这一技术的引进标志着该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国际前沿论坛上各位专家所分享的前沿技术成果与先进实践经验,定会极大地促进与会医师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进而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持续进步与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