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16日,“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召开。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中国结构周一直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推广创新的治疗技术。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邀您十月第二周相约中国结构周。
大会主席 高润霖院士
>>>> 展示中国原创力量,分享临床经验
>>>> 聚焦患者全程管理,加强团队建设
自2010年葛均波院士成功完成我国第一例TAVR手术以来,我国瓣膜介入治疗一直在高速发展,诞生出了诸多优秀成果,但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挑战,例如开展手术的单位数量较少,并且不同单位的治疗水平不均衡。因此亟需进一步普及、推广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加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技术培训、团队建设、人才培养,促进该领域取得进一步发展。
因结构性心脏病具有复杂性,想要做好介入治疗,则需要建立一个优秀的心脏团队,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高润霖院士认为,一个优秀的心脏团队离不开心内科、心外科、麻醉科、影像科、ICU等不同科室医务人员的紧密合作。今年会议多个专题均注重多学科团队合作,意在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了解疾病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升团队水平,为患者提供全周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
>>>> 创新、合作、交流,助推结构介入发展
中国结构周历经七年发展,一直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在传统手术直播、学术报告的基础上,通过病例讨论,展示临床实践中遇到的最具挑战性的病例,还设置了培训工坊,为参会医生提供模拟手术场景,提高手术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邀请了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让参会者学习、了解国际先进的治疗技术和理念。高润霖院士表示,目前的瓣膜介入治疗仍有很多未被解决的临床问题,包括瓣膜耐久性、脑保护、TAVR术后新发传导阻滞、有合并疾病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处理以及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相信国内外的专家同道共同探讨,碰撞思想火花,一定能迎来新突破!
转载自《瓣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