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9日-16日,“第八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学术活动周”(“第八届中国结构周”)将在上海、北京、广州、西安、武汉等地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召开。作为心血管领域的重要学术盛会,中国结构周一直致力于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临床实践中的热点问题,推广创新的治疗技术。大会执行主席、台北振兴医院殷伟贤教授为您解读第八届中国结构周亮点内容,邀您十月第二周相约中国结构周。
大会执行主席 殷伟贤教授
殷伟贤教授指出,瓣膜性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往往伴随多种合并症,这使得传统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模式日益显现出局限性。因此,培养一种“整体观”的诊疗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即从单一“治病”向全面关注患者的“治人”理念转变。这一转变不仅要求术者在手术技艺上不断精进,更需在诊疗策略上实现根本性革新。鉴于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结构性心脏病的防治与管理已不再局限于心血管医师的范畴,而是迫切需要多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中国结构周中的交叉学科论坛作为一个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心脏病专家与来自其他领域的专家。在此论坛上,专家们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与其他学科疾病的内在联系及综合治疗策略,同时与跨领域的嘉宾深入交流,探索如何将最新技术应用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之中。通过跨学科的深度对话,参与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心血管疾病及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复杂性,学习如何为患者量身定制更为全面、综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整体而言,中国结构周以其规范化的会议形式和内容编排、个体化的讨论以及注重整体诊疗的思维,为瓣膜病治疗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它不仅为结构性心脏病医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为推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治疗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相信,在中国结构周的引领下,在诸多专家们的努力中,中国的瓣膜病治疗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瓣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