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9月1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 2024)在北京召开。
其中,在8月31日召开的介入瓣膜论坛上,来自国内外诸多超声、心血管领域专家同仁们齐聚一堂,以结构-电生理新时代为主题,分享了超声引导下结构性心脏病无放射线介入治疗新进展,着力推动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朝着无放射线的方向大步迈进。
学术分享
从结构电生理体系,探索介入发展新方向
▼▼▼
结构-电生理,是充分利用影像学进展实现心电生理手术导航技术的革命,打破传统心导管室的场景,实现零射线下完成全部操作,从而为技术普及与推广,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奠定可行的技术基础。其在临床心电生理领域中,偏重于以解剖结构为主要导向的介入治疗,目前主要依赖超声引导,未来可能纳入一切影像学技术的进展。
目前,结构电生理的探索体系包括左心耳封堵、起搏器植入以及导管消融,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冯天捷教授、牛国栋教授和刘俊教授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带来精彩讲座,引领大家走进结构电生理的新时代。
冯天捷教授:超声引导下的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
经导管介入技术起搏器植入是心律失常主要治疗方式,但传统放射线引导介入技术存在明显弊端,而超声引导具备的优势则能显著弥补这些缺陷,包括:
冯天捷教授详细分享了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技术发展和方法现状,并且详细给出了超声指导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案例,大致步骤包括:
心室电极植入:①将58cm的心室主动电极通过8F导引鞘经上腔静脉进入右房,可在超声下看到电极;②取出电极内导丝,手动将导丝远端塑形至60°-70°,也可按需塑形至更小的弯,便于指引电极指向并通过三尖瓣环到达右室;③将导丝送到电极头端后轻柔推送电极,感到轻微阻力,注意心电监测有无室早出现,室早提示电极已经跨过三尖瓣进入心室;④超声四腔心平面显示心室电极情况:心室电极进入到右室,指向右室间隔部或偏心尖远离游离壁处,固定电极。
心房电极植入:①心房电极通过撕开鞘经上腔静脉送至右房;②超声下可见心房电极鞘双轨征;③传统的起搏器心房电极放置于右心耳,因右心耳距胸壁远,受右房、右室遮挡不易看清,超声下心房电极选择房间隔作为植入部位;④心房电极导丝塑形,手动将导丝塑形为45°-60°便于电极头端指向间隔;⑤轻柔推送电极,在超声指导下调整电极头端方向,尝试往房间隔贴靠;⑥确定电极指向房间隔后继续推送,顶住房间隔后旋转固定;⑦超声下监测撤心房电极鞘过程,注意心房电极位置维持无移位。
超声引导下永久起搏器植入:在未来有望完全替代传统放射线引导技术,能够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疾病谱,形成超声引导起搏器治疗的中国方案,形成技术标准,同时还会促进研制超声引导介入治疗的新型器械,促进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模式的探索。
牛国栋教授:超声引导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植入
牛国栋教授分享了超声引导下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植入的内容专题。
目前国内外有诸多心脏封堵器产品,其结构、材料、使用方式均有所差异,牛国栋教授介绍了一种超声下可视的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械,目前国内外尚无其它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产品研究消息,且国外可降解先心封堵器亦未见纯超声引导术中植入术式介绍。
牛国栋教授分享了中国自主研发的纯超声引导的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这款器械也是全球首款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采用榛果、双排钩、稳定锁扣、铂环显影及无铆头端设计,可实现安全、有效的左心耳封堵,其材料降解周期为12个月。
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由于材质改进的特殊原因,更适合在纯超声引导下进行放置,而极简放置方式几乎无法实现。超声引导能够完成对封堵器的精细调整,并在不同的放置方式中展现出天然优势。可吸收材料在植入人体后能逐步降解,从而有效降低组织磨损、血栓等长期并发症的风险,优化患者的远期临床收益。
目前,Bio-Lefort生物可降解左心耳封堵器的上市前临床试验进展顺利。超声引导介入技术与可降解系列封堵器的结合,不仅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还成功延伸到电生理领域。这一进展为构建结构电生理可降解新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俊教授:超声引导下房颤消融术
刘俊教授分享了超声引导下房颤消融术的内容专题。
目前肺静脉电隔离依然是房颤消融的基石,房颤消融的主要工具有:射频(RFCA) vs 冷冻球囊(CBA) vs 脉冲电场(PFA),其中脉冲电场消融是利用高振幅脉冲电场,以非热方式消融心脏组织,具有三大优势:心肌组织选择性,不损伤周围组织,例如:膈神经、食管、冠状动脉/静脉;非温度依赖性消融方式,不受血流影响,可以实现透壁性损伤;消融时间短(3min)、手术时间短(60min)。
图:食道超声引导下的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术 术后窦律下双极电压标测图
当脉冲电场消融与超声引导技术结合以后,房颤消融有了全新的解剖结构定位技术的突破,使得定位更加精准,空间结构更明确。刘俊教授分享了全超声引导的食道超声(TEE) 引导的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心内超声(ICE)引导的房颤冷冻球囊消融(CBA)术,全超声引导的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实现了“零射线”介入治疗。
刘俊教授总结道,在超声引导的加持下,“绿色”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时代已经到来,三维超声影像技术能够助力“结构电生理”的发展,借助超声(TEE/ICE)二维/三维影像引导,可以实现房颤导管消融“零射线”,无论采用射频/冷冻/脉冲电场能量都能应对,必将成为结构新心脏病发展的未来趋势。
创新引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发展劲头更足。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可降解器械的涌现,近年来,在超声引导下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技术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超声引导下的经皮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既避免了外科手术切口,又避免了内科经皮介入治疗的放射性和造影剂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对多种人群的心脏病介入治疗具有较其他方法的天然优势,而随着阜外团队的不断创新,未来还将纳入更多治疗新技术,彻底改变结构电生理治疗的现有手段,引导结构性心脏病治疗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