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4·结构“心”进展|阜外团队首创非放射线经皮介入技术,助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迈上新台阶



金秋送爽,天阔云舒。群贤毕至,笃论高言。

正逢中国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第二十一届中国心脏大会(CHC2024)于8月30日-9月1日在京召开,以“健康心脏 健康中国——健康优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各领域专家同道探讨心血管病医、教、研、防及产业的最新成果,促进医学进步,深入贯彻党和国家提出的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在本次盛会的介入瓣膜论坛与先心病介入论坛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团队带来多项重磅无放射线介入新方法,标志着我国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

经导管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是随着医学理念的进步蓬勃发展而来的现今最重要的临床技术之一,能够通过植入器械修复多种结构性心脏病。对于心血管介入,“看得见”是治疗的前提。过去一百多年,从发现X线透射开始,欧美国家逐步建立了以放射线为底层方法学核心的介入诊疗体系,在顶端打造了设备和器械研发产业,在底端发展了材料学、加工工艺和分子机理研究的支撑学科,一直牢牢把握着心血管介入的话语权。如今,我国也培养了一流的介入医师队伍,但在新技术的发展上一直在模仿欧美,从未能超越,这是源于我国缺乏原创的核心方法学。


尽管传统放射线引导的介入方法学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以下固有的局限性:(1)X线透视为单平面投影,图像无纵深,无法分辨心腔空间结构;(2)造影剂仅瞬时显影,无法实施监测心脏;(3)放射线和造影剂对患者,以及放射线对医生都有不可逆的损害,传统介入方法难以惠及孕妇、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特殊群体;(4)需要大型医疗设备支持,医疗可及性差。


那么,我们能否创造一种中国原创、安全、高效的新型介入方法学呢?阜外团队在国际上首创的非放射线介入技术已在十余年间发展为一种成熟的方法学,30余项临床评价研究证实安全可靠,已能够通过单纯超声引导完成绝大部分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培训了32个国家1000余名医生,在68个国家1042家医疗机构应用,挽救全球数以万计的患者。该技术助力中国心血管介入实现了从“跟跑”向“领跑”的转变,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世界卫生组织科技创新奖”,开创性地被联合国评选为全球推广的医疗项目。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核心方法学创新殊为不易,非放射线介入技术对整个心血管介入诊疗发展和器械研发产生了颠覆性影响。


在非放射线介入技术的推动下,可吸收封堵器走向临床应用。既往研究发现,可吸收材料在传统放射线下不显影,需要添加金属标记物来定位,但材料被吸收后金属标记物脱落又引起严重的栓塞并发症,背离了可吸收器械研发的初衷。与之对比,超声引导下的可吸收材料完全显影,因此可吸收室间隔、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卵圆孔未闭封堵器得以获批上市,完成了“人无我有”的重大突破。


在非放射线介入技术的推动下,心血管介入手术化繁为简,极大提高了全球医疗可及性。众所周知,手术机器人已普遍用于外科手术,但在传统介入方法学框架下却遇到研发困难,这是因为:(1)放射线单平面投影,机器人的精细操作变成了单平面的推送,操作困难;(2)放射线引导的介入体系必须使用昂贵的大型设备,这些可开展手术的医疗中心往往拥有成熟的技术团队,但全球广大基层地区却没有相关条件,缺乏远程操控手术的需求。然而,在非放射线介入体系下,这些困难迎刃而解,阜外团队研发的手术机器人助力实现跨越2000多公里的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同时,移动手术车搭载手术机器人的深度融合创新允许医生走村串寨地挽救生命,突破了先进医疗技术对“大城市、大医院、大医生、大手术”的限制!




在非放射线介入技术的推动下,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技术持续创新,将这一领域推向了新的高度。本质上讲,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技术是通过导管植入预制好的器械模拟外科手术,但是目前无法完成“切”和“缝”的操作,因此常常出现植入器械与患者不适配的情况。阜外团队成功实施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卵圆孔未闭缝合术,患者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无术后房颤等并发症,无需长期服用抗凝。这一突破不仅仅是术式创新的一小步,而且是经导管心血管介入发展的一大步。试想,今后如果能通过导管实现“切”和“缝”的操作,将极大提高心血管介入的精准化、个体化诊疗。在非放射线介入体系下,结构-电生理手术方法也取得突破,阜外团队相继完成单纯超声引导下左心耳封堵术、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房颤脉冲消融术等,真正贯彻“全绿色电生理”的理念。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

▼▼▼

在非放射线引导技术层面,穿透超声技术能够克服反射超声原理的固有局限,扩大适用人群(如肺气肿患者),展示更加清晰的解剖结构。进一步研发超声机器人能够为各种介入术式提供标准切面,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非放射线引导技术也并非只有超声,磁导航等新一代引导技术正在蓬勃发展,未来各种引导技术交叉融合、相得益彰,可以预见非放射线介入产业将成为前景广阔、光明的“蓝海”。


在中国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当下,新质生产力是主导创新的先进生产力质态,非放射线介入技术这一原创核心方法学无疑是其中的“明珠”。该技术的创造和发展意味着传统介入技术又多了一个伙伴,心血管介入医师又多了一个有力工具。原始方法学创新是让我们拥有了一把“猎枪”,之后打“野猪”还是打“兔子”都是我们自由的选择、持续的创新,相信由中国人原创的非放射线介入技术能够迈向新的高度,谱写结构性心脏病的新篇章。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从传统介入引导技术到新一代引导技术,从经导管植入到切缝、结构-电生理、手术机器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一直走在创新前沿,必将迈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阅读数: 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