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的距离|福建省立医院郭延松教授团队成功应用PulveClip经导管二尖瓣夹及输送系统让广东汕头老姨焕发“心”生

2024年8月,福建省立医院郭延松教授率领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团队在福建省应用PulveClip经导管二尖瓣夹及输送系统,为退行性二尖瓣重度反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手术(TEER)。术后,患者的二尖瓣反流均显著改善,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患者为来自广东汕头的74岁女性,因“反复胸闷气促1年余”入院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就诊于当地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考虑为“心脏瓣膜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家属求诊心切,经由多方了解后,专程慕名来到福建省福州市,向福建省立医院郭延松教授领衔的心脏瓣膜介入治疗团队寻求帮助。

郭延松教授携团队成员在TEER手术中


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

该老年女性患者入院后,郭延松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予以细致的检查评估。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示,患者二尖瓣前瓣脱垂伴关闭不全,二尖瓣重度返流(MR 4+)。经评估外科手术瓣膜置换STS评分8.81分,为外科手术高危患者。


术前经胸超声及经食道超声评估为退行性二尖瓣反流,重度二尖瓣反流(4+)。A2区脱垂,脱垂宽度16mm,脱垂高度7mm,二尖瓣前叶(A2)长度20mm,二尖瓣后叶长度(P2)长度18m,三腔心二尖瓣瓣环前后径31mm,二尖瓣瓣口面积4.8cm²,房间隔可穿刺高度为4.3cm。

术前经食道超声影像(X-plane)

术前经食道超声影像(X-plane)


术前经食道超声影像(外科视野)

术前经食道超声影像(外科视野)


术前解剖结构分析

术前策略计划使用1个长宽型号二尖瓣夹,视残余反流情况决定是否再植入一个长宽或长窄夹。


手术过程

患者全身麻醉消毒铺巾后,建立右侧股静脉入路,首先将导丝送入上腔静脉,超声确认导丝在上腔后,沿导丝送入扩张器。超声直视下,整体下拉针鞘至卵圆窝位置,选择在卵圆窝中间、靠后的穿刺位点,进行房间隔穿刺。超声下确认导丝在左肺静脉,最后沿导丝推送可操控导引导管至左房。


房间隔穿刺过程

超声指导下,送入二尖瓣夹及输送系统进左房,当二尖瓣夹输送系统接近骑跨位置后(straddle),调整系统定位于二尖瓣2区脱垂位置,彩色多普勒下确认瓣膜夹位于PISA上方;使其轨迹垂直于二尖瓣环平面且指向心尖,3D外科视野下调整夹臂方向至12点-6点(orientation)。


弹道测试过程

弹道测试后(trajectory),将二尖瓣夹送至瓣下,跨瓣后展开夹臂,在3D成像外科视野下再次确认夹合器的轴向。展开夹臂,向上提拉瓣膜夹,明确瓣叶坐落在夹臂上,超声下清晰可见gripper down进行瓣叶抓捕。最后二尖瓣夹通过机械自锁定结构锁定于紧闭状态。即刻超声下评估二尖瓣夹稳定,且反流显著降低至少量(1+),后叶抓捕10mm、前叶抓捕9mm、抓捕长度充足,释放二尖瓣夹。


瓣膜夹进行瓣叶抓捕过程

释放后再次超声评估,二尖瓣反流显著降低至少量(1+)、二尖瓣夹稳定。术后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2mmHg,无瓣口狭窄、结束手术。


术后经食道超声影像

术后经食道超声影像


术后经食道超声影像(外科视野)

术后跨瓣压差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予以继续相应药物治疗及监护监测,于术后第3日顺利出院。出院前再次复查经胸心脏彩超提示二尖瓣反流少量(1+)、二尖瓣夹稳定。


患者出院前与团队成员合影


专家寄语与未来展望

郭延松教授对PulveClip系统予以肯定,该系统在手术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器械稳定可靠、操作简便直观。瓣膜夹超声下显影性良好,且机械结构设计巧妙,有效解决了穿刺高度不足的临床难题,展现出了显著的临床价值,未来或可使更多二尖瓣返流患者从中获益,提高生活质量。相信在中国临床专家们的支持与推动下,将加速推进临床试验,进一步探索PulveClip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团队介绍

福建省立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团队目前已开展多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术等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手术量居全国前列。在处理高难度复杂病例方面积累了较丰富技术经验,包括冠脉阻塞高风险、极大瓣环纯反流、左室心功能极差、自杀左室+循环崩溃高风险、镜像右位心、颈/腋/髂动脉入路、极大角度横位心、百岁超高龄患者等病例;近年来也先后对省内多家医院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导管手术开展提供影像、麻醉、手术等多方位技术支持,积极参与全国瓣膜中心征文、约稿,参与专家共识编撰、TAVR规范化课程制作等工作。多次在CHINA VALVE (HANGZHOU) 、中国结构周、东方会、成都瓣膜会等国内会议上进行手术直播及学术授课。同时参与各类型器械临床试验,多项试验入组数量位于全国前列。


阅读数: 2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