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李晟医生!我们共同期待悲剧不再重演

“生命之歌,有时低沉,有时高亢。

在那些需要和声的时刻,我们同在。”

7月19日那个夏日午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门诊区本该是忙碌而有序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力事件,却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李晟医生,这位在心血管内科领域深耕多年的优秀医者,正像往常一样,加班加点地为病人看病。他的诊室里,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者的关怀。然而,就在这份宁静与专注中,一名心怀怨恨的患者家属,手持凶器,闯入了这个本应安全的空间。

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毫无防备的李晟医生,在惊愕与不解中,遭遇了致命的袭击。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白大褂,也刺痛了每一个在场人的心。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多方专家紧急集结,但面对如此严重的伤势,所有的努力都显得那么无力。

最终,李晟医生还是离开了这个他深爱的世界,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悲痛。

逝者已矣,我们不忍再揭开这场暴力悲剧的血腥细节,却想要在网友们真挚的缅怀与知情人士动人的叙述中,再次勾勒出这位杰出医生的光辉形象,让世人铭记他无私奉献、医术高超的崇高精神。

01

“李医生,下辈子别再饿着肚子加班了”

李晟医生是饿着肚子走的。

李晟医生走后,很多相熟的人讲述了这样的细节:他常常不惜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忙碌至午后一两点,方才匆匆解决午餐。不止是患者,同事也经常偶遇李医生一个人孤零零坐在走道里,匆匆扒拉几口饭,就赶紧返回办公室。

然而,正是这份对工作的极度投入,让他在不幸之日成为了暴力的目标,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有人说,李晟医生不仅医术精湛,对待医疗事业满怀热忱与赤诚之心,对待每一位病患更是温柔可亲,从未显露出丝毫的不耐与厌烦。即便面对那些未能如愿挂上号,却在复诊日辗转至诊室寻求帮助的病患,他总能以一颗宽容的心,欣然为他们加号就诊。正因如此,李晟医生的每一次坐诊都常常伴随着额外的加号病例,加班至深夜对他而言,早已成为了习以为常、默默奉献的常态。

亦有人提及,一位身在美国的中国同胞在求医问药之际,竟获美国医生力荐,建议其回国寻访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黄伟剑主任。黄伟剑主任在心脏电生理方面研究颇深,享誉世界,发明了希氏束起搏术。但当这位大专家自己生病做手术时,选择的主治医生,正是李晟。

同一个医院的同事也表示,他是全院唯一一个主治能当治疗组长的医生,全院一半冠脉手术出自他手,为了抢救病人错过最后一次硕士毕业考试,终身不得晋升副高。还有许多李晟医生救治过的患者家属,也纷纷站出来爆料:李医生不仅技术高超,是温州医学界公认的好医生,温柔有耐心,还情绪稳定,很多患者都指定要李医生给自己做手术。

早在上一个震惊全国的医生被刺,陶勇医生被刺伤时,这个公式就刺痛全网:

“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3年规范化培训+执业医师考试=一个住院医师;住院医师+主治考试+论文基金=14年的小主治医师;小主治医师5年+几篇SCI论文+省厅级别课题至少2项+副高级职称考试通过=19年的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5年+国家自然+3分以上SCI论文几篇+考试顺利=24年的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患者咣咣两刀=人没了。”

他读了多少书,吃了多少苦才走到患者面前,可惜这样好的一位医生走了,医术高明本还可以救更多的人,这是所有人的损失。

02

“他是医生,他在医院,可是他在喊救命”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

李晟医生的事件发生后,有两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在评论区疯传。

一个是2016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陈仲伟主任医师因医疗纠纷遇袭身受重伤,手术室内挤满了各领域的顶尖医疗专家,期望能及时提供帮助的画面;一个是李晟医生被抢救的手术室外,站满了焦急万分的同事们。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李医生安危的深切关怀,也有对未知结果的忐忑不安。每一个人都默默祈祷,希望手术能够顺利,李医生能够平安归来。

似曾相识的场景勾起惨痛的回忆,这样一段文字同样可见于各个平台的评论区。

  • 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浩

  • 2013年10月27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王云杰

  •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原行政主任陈仲伟

  • 2019年12月24日,医生杨文在正常治疗过程中被家属恶意伤害后 因伤势过重救治无效身亡于12月25日凌晨

  • 2020年1月20日,朝阳医院眼科伤医事件,导致陶勇左手骨折,颅内出血,肌肉血管断裂两周后才脱离生命危险,他是我国唯一一个能做葡萄膜炎手术的人

  • 2024年7月19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晟医生遭男子持刀伤害数刀后抢救无效身亡,身边的看客在拿起手机发布视频。

记得住吗?可以结束吗?

这段评论的主人翁之一,陶勇医生在闻此噩讯之后,于今日下午发文:《保护医生、坚持善良、守卫正义》。文中指出:暴力伤医行为,是重罪。法律之剑高悬头顶,对于任何报复社会和伤害他人的恶行,需要严厉谴责,坚决抵制。

紧接着,中国医师协会同样发文,强调:

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伤医行为。

要坚定不移地捍卫医务人员尊严,强烈呼吁有关单位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强烈呼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营造和谐有序的良好医疗环境。

还有许多医疗界同事也纷纷发文,有人惋惜,有人心寒。

“请记住他的名字这一位好医生。他甚至是饿着肚子走的..”@麻醉医生凌楚眠

“悼念,惋惜和悲愤,昨夜辗转难眠,虽然今天周六周末,我也和自己同事一如既往的上班,抢救患者,但我们的心情确实是低落的,但仍然要把我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浙大二院急诊科卢骁医生

“在温附一规培的3年,李医生是一个医德高尚,医术精明的老师,拯救了无数的生命,最后却拯救不了自己,甚至最后都没有吃上一口热乎的午饭就永远倒在了那里。他无辜到跟医疗事故没有一点关系,只是因为他当时是唯一一个不吃午饭还在加班的医生。凶手杀了的不是一个医生,他杀了的还有许多等着这个医生救治的病人。”@急诊科付医生

字字锥心。

李晟医生的离世,不仅是医疗界的巨大损失,更是整个社会的伤痛。他的故事,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深刻反思。在这个信息爆炸、情绪容易被煽动的时代,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和尊严,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领域内的一家媒体,我们以粗浅的认知罗列了以下几点业界共识:

一、医者的脆弱与保护

陶勇医生及类似伤医事件后,虽然有许多医院加强了安检措施,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仅仅安装安检设备并不等同于全面的安全保障。医院应全面审视并强化安保体系,确保每个入口都得到有效监控,避免安保漏洞成为伤害医生的途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关键力量,他们的安全应得到最高级别的重视和保护。

二、理性看待医学的局限

医学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尽管医生们竭尽全力,但并非所有疾病都能被治愈。我们应该摒弃对医生的过度神化,理性看待医学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医生与患者之间应建立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疾病的挑战。

三、加强法律与制度保障

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而伤害医生的行为却可能在一瞬间发生。我们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加强制度保障,严惩伤医行为,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尊重医生、信任医学的良好氛围。

四、共担责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伤医事件的发生,往往与医患关系的紧张有关。我们应该认识到,医生和患者都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应共同承担维护医疗秩序和保障医疗质量的责任。通过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相互尊重,我们可以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五、树立正确导向,弘扬正能量

媒体和社会各界在报道和讨论医疗事件时,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避免过度渲染和误导公众。我们应积极树立正面典型和榜样,弘扬医生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医学知识普及,提高公众对医疗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树立正确导向和弘扬正能量,我们可以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和社会氛围贡献积极的力量。

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起来,让悲剧不再重演!

最后,深切缅怀李晟医生,一路走好。

阅读数: 1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