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瓣膜会2024|群英荟萃共话结构、笃实躬耕共谱华章——北京瓣膜会开幕式隆重举办!

“守正创新、笃行致远”,2024年7月13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亚太结构性心脏病青年俱乐部(AP-SHD)、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同主办、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协办的2024北京瓣膜会在北京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专家同道共聚一堂,在浩瀚学术海洋中探讨前沿技术、共享诊疗经验,在回顾与展望中,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事业的发展注入能量、激发力量,加速推动我国瓣膜介入领域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尖技术和器械的创新,助力“健康中国2030”建设。

本次开幕式诚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唐熠达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陈晖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并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院长张宏家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北京医院院长季福绥教授、香港加诺撒医院林逸贤教授进行开幕致辞,共同迎接2024北京瓣膜会的正式到来!

开幕致辞

▼▼▼

张宏家教授致辞:潮头立、风正劲,擘画中国瓣膜介入新篇章
最新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仍居首位。心脏瓣膜疾病作为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正日益成为我国患者面临的严峻健康挑战。以往瓣膜病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主,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发生了改变,退行性瓣膜病已成为主要发生原因。岁序如流水,滔滔不肯休。近些年来,我国经导管瓣膜介入技术实现了长足发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瓣膜介入团队在该领域内不断突破创新,已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绩,无论是手术规模、质量、规范程度,都是国内领先水平,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良好发展。尽管前行之路布满荆棘,瓣膜介入领域仍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但我们可以欣喜的看到研究者们在各个领域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展,在未来,我们可以预见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器械不断去优化介入治疗方式,这是我们必须努力进取的方向。希望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大家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激发灵感、共享智慧,特别关注国产瓣膜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携手推动中国瓣膜介入事业攀向更高的山峰!
高润霖院士致辞:发展迅猛、但仍需努力,希冀集结多方力量开辟我国瓣膜介入新天地
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个亚专科,特别是在经导管瓣膜置换及修复领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自2002年首例TAVR以来,至今全球已累计完成170多万例手术,当前该技术已步入成熟阶段。TEER技术同样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现全球已完成约20万例。我国虽于2010年才由葛均波院士开启TAVR先河,但短短数年间,国内瓣膜介入治疗已然驶入快车道。仅去年一年,全国便完成了逾13,000例TAVR手术;TEER亦紧随其后,展现蓬勃生机。然而,我国瓣膜介入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尽管技术日渐成熟,能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疗机构与专业人才依旧欠缺,远未能满足庞大患者群体的需求。为此,推进技术规范化、加大培训力度、深化科研探索成为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北京瓣膜会应运而生,旨在搭建一个集“影像、培训、实战”于一体的优质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全方位提升我国瓣膜介入治疗的整体水平。殷切期望通过该学术盛会的召开,不仅能够加速技术普及与标准制定,还能汇聚行业精英,碰撞出创新火花,为我国瓣膜介入治疗领域开辟全新天地。
葛均波院士致辞:锚定目标聚力前行,我国瓣膜介入治疗领域未来可期
鉴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心脏瓣膜疾病无疑将成为中国亟待应对的重大健康挑战,其疾病谱也会发生根本变化。为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持续推动医疗器械的进步与技术的精进。同时,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全球范围内心瓣膜疾病治疗领域的前沿趋势研讨,将可为临床实践带来更多启发,也将进一步带动学科水平的提升。在此,非常感谢国内专家为促进北京瓣膜会的召开所做出的诸多努力。该优质学术平台的搭建为全球热衷于瓣膜介入技术的术者进行相互交流和学习创造了机会,希望大家能坚定自身学术信念、加强自身学术水平,引领我国瓣膜介入技术向着更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中国患者提供更佳医疗服务。据官方数据披露,2023年全国PCI手术总量逾160万例,而20年前全国一年手术量不过1.6万例左右。反观我国瓣膜介入治疗领域,2023年TAVR手术达1万多例,各类瓣膜介入手术累计约4万例左右。展望未来,随着更多优秀器械的问世,加之更多中心和术者掌握经导管瓣膜介入技术,有理由相信,经导管瓣膜介入技术会沿着与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相似的发展路径,逐步演变为瓣膜病治疗的常规方式之一。
韩雅玲院士致辞:齐心协力、破浪前行,扬帆瓣膜新时代,共绘健康中国蓝图
经过十年发展,TAVR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常规治疗手段。伴随技术的革新,主动脉瓣介入瓣膜持续更新迭代,我国现已拥有多款TAVR治疗器械用于患者的治疗。此外,多款二、三尖瓣修复和置换的创新医疗器械已进入上市前临床研究阶段,殷切期盼全国同道们能戮力同心、共同努力,加速推进这些新型器械尽早完成上市前研究,以早日惠及中国广大瓣膜病患者。作为我国瓣膜领域集影像教学、技术培训及实战演练为一体的知名学术盛会,北京瓣膜会已发展成为不同学习阶段临床医师接触并优化自身学术水平的重要平台。期待本届会议中各位同道们畅所欲言,通过精彩的学术分享与研讨,建立起更加广泛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最新动态与未来发展,携手为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马长生教授致辞:科技铸医魂、创新惠众生,中国心脏瓣膜介入领域创新一直在路上
在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技术创新与器械创新是推动治疗进展的关键力量。从行业发展来看,如果起步较晚的中国TAVR在过去十年发展征程中,完成了从追随到与国际接轨、并且积累中国特色临床经验和数据的蜕变,那么蓄势待发的中国二尖瓣、三尖瓣介入创新,则在某些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尤为令人振奋的是,国内外企业在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多款极具特色的创新器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两项技术更是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高度评价与认可。当前中国正处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创新研究黄金时期,临床研究的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展现了中国医学科研的活力。未来,为进一步优化患者治疗方案,加大RCT研究力度势在必行。期待未来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来自中国的真实世界证据,惠及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患者。
季福绥教授致辞:搭建学术平台、加速技术下沉,开辟我国瓣膜疾病介入领域新时代
十余年来,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在专家与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在相关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和器械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普及、规范、提高”成为当前领域内的发展重点。北京瓣膜会的召开搭建了一个绝佳的学术交流平台,为带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水平的发展提供了极大助力。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瓣膜疾病的发病率将持续增高,衷心祝愿北京瓣膜会能在我国瓣膜介入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以优质的学术内容逐步扩大其影响力,为全体术者提供绝佳的技术培训平台,将规范化的瓣膜介入技术推广至基层医院,让更多瓣膜性疾病患者及时接受介入治疗、更早取得临床获益。
林逸贤教授致辞:青年匠心、接力创新,共筑结构性心脏病美好未来
本次大会也是亚太青年俱乐部的第一届年会。时光回溯至2017年的金秋九月,首届中国结构周在北京隆重举办,那场盛会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创建亚太青年俱乐部的道路,点燃了我们心中的激情与梦想。翌年,俱乐部正式宣告成立,自此,一批批有志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年轻医者在此汇聚,共同书写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如今,当年的青年才俊已成长为业界翘楚,而我,作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名见证者与陪伴者,深感自豪。面对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尽管在主动脉瓣介入手术方面已取得不俗成绩,但二尖瓣与三尖瓣介入治疗领域仍需倾注更多心血。影像读图技术的精进,亦是不可忽视的重点。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亚太青年俱乐部首次走出国门,在ACC国际会议上分享中国数据,这不仅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岁月流转,我们终将老去,但我坚信,如今的中坚力量,未来定能接过接力棒,将亚太青年俱乐部事业发扬光大。个体的力量固然强大,却不及团队协作所能迸发出的能量。我欣喜地看到,新一代的结构性心脏病专家们不仅掌握了精湛技艺,更培养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这份情感纽带,将成为推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

总结

▼▼▼

在诸位与会专家的衷心祝福声中,北京瓣膜会2024开幕式逐渐落下帷幕。从早期萌芽和如今的勃勃生机,历经多年发展,北京瓣膜会已成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广受认可的品牌学术盛会。站在“新起点”上的北京瓣膜会,在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专家的共同推动下,将继续肩负重要学术使命,以精益求精的国际前沿学术内容,以多元化、多版块的日程设计,全方位展现国内外心脏瓣膜病介入诊疗领域的前沿进展,加速推进新兴理念、技术和器械的高质量落地,开启我国乃至全球结构性心脏病领域的全新发展篇章。

扫码观看直播


阅读数: 4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