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亿患病人数,仅16.8%达标率
51.6%知晓率,45.8%治疗率......
以上数据反映了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虽然近年来国民对高血压的认识、治疗和控制有所进步,但依然与理想水平有很大差距。
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哪些挑战?高血压领域的热点有哪些?未来又应该在哪些方向持续探索?
7月6日,由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联合主办的“2024中国高血压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众多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分享对学科的观察与思考。
上下滑动阅览
开幕致辞
聚力共谋高血压防治新篇
▼▼▼
开幕式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文君教授主持,马文君教授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随后介绍了参会嘉宾。
出席开幕式并在前台就座的嘉宾有:
田伟先生、赵连友教授、孙英贤教授、李玉明教授、蔡军教授致开幕词。
田伟:发挥专科特色,助力两岸卫生事业发展
田伟先生表示,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目前已发展有50余个专委会,其中,高血压专委会在蔡军教授带领下,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充分发挥国家高血压专病医联体作用,建立辐射全国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网络;积极开展高血压基层培训,推动“三高”共管项目,探索健康管理模式和适宜技术,为高血压疾病防控及学科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国高血压学术年在蔡军教授组织筹备下,结合特色的同时不断创新,已经成为高血压领域的标志性学术活动。“希望各位专家以高血压专委会为载体,以大会为平台,充分交流合作,共同致力于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助力健康中国发展。”
赵连友:百尺竿头,共谋高血压防控新方向
赵连友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高血压防控任务仍任重道远,相信在各方力量合作下,我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将迎来新发展局面。近年来,蔡军教授在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基层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推广了先进、规范的高血压防治理论,对推动全国高血压防控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高血压学术年会坚持把学术放在第一位,内容实用新颖、贴近临床,每一届大会都呈现了领域内的热点前沿问题,全体参会人员共同探讨,达成共识,对推动高血压防控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希望未来大会继续保持高质量办会水平,助力推动学科发展不断迈向高峰。”
孙英贤:特色鲜明,助力高血压防控事业创新发展
孙英贤教授指出,我国现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但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有待提升,加强高血压综合防控,提升防治水平,对我国心血管病诊疗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蔡军教授及组委会精心准备下,每届大会聚焦高血压学科热点,传递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设置主题鲜明的学术版块,内容兼顾深度与广度。
大会坚持分享新进展与新理念,带来了多维度的视角与全新思想,为规范高血压管理流程,提高高血压诊治水平,推动高血压学科建设注入了源源动力,期待大会在保持特色的基础上越办越好,助力我国高血防控事业创新发展。
李玉明:从“小荷初露”到“莲叶映红”,高血压防治事业在期待中前行
李玉明教授以诗中的荷花为喻,表示蔡军教授及高血压专委会的过往努力,正如“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阶段,标志着在高血压防治领域一系列实践的初步成果与潜力。相信随着未来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进一步铺开与深入发展,通过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深化合作,推动高血压防治技术理念的普及推广,将会实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广阔局面。
“期待大家同心协力,通过不懈探索与创新,在高血压防治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成果能够惠及更多患者,共同实现高血压防治‘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好愿景。”
蔡军:深刻洞察当前挑战,锚定学科发展突破方向
作为大会主席,蔡军教授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了全体参会嘉宾的到来。他指出,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慢性疾病负担,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其防治工作尤为紧迫。当前,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促使各大医院不断扩容,这一现象反映出疾病预防工作仍有提升空间。高血压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会组织发挥作用,并动员患者参与其中;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严峻的防控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高血压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一环,其专科化发展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人才短缺及多学科协作不足的问题。高血压管理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任务,未来也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流。此外,近年来在众多专家学者努力下,我国高血压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对全球高血压防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危险因素识别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与科学指导。
“展望未来,高血压防治领域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与方向,相信在全国同道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高血压的学科发展以及高血压防治工作将实现更多突破。”
主旨报告
多角度洞察学科热点前沿
▼▼▼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旨报告环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马文君教授、吴海英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静教授担任主持嘉宾。
孙英贤教授介绍了团队在高血压引起心力衰竭的核心机制及治疗新方法的研究成果。团队首次发现,肌球蛋白尾部K1897位点的乳酰化是保证肌球蛋白尾部与肌联蛋白结合,进而维持心脏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关键。对于这一研究结果,美国学者引用了西方谚语“we are what we eat”,评述指出该研究首次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心脏代谢与心脏结构功能间的联系。王宗道教授以《RDN争点之我见:解剖、神经及电刺激》为题,从肾脏解剖学、肾神经电刺激等角度出发,带来一场视角新颖的分享。
他结合团队实践总结道:“从解剖学角度,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肾动脉神经的命名系统,这样的系统引入可以让RDN做得更完整;而在交感神经分布方面,可以看到副交感神经并没有在肾内;未来,我们期待开展更多RCT研究以进一步了解RDN术中肾神经电刺激的治疗效果。”
蔡军教授带来《高血压病的新认识:从机制到临床》的讲课,从神经调节、炎症免疫、肠道菌群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他指出,高血压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疾病,其发病机制有多种理论,如何进一步深入探索高血压病因学及分型,从而更好地进行个体化治疗,是未来开展研究的重要方向。李玉明教授围绕RDN这一热点话题,进行反向“冷”思考,从排除假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鉴别原发性/继发性高血压等方面出发,分享了对合理开展RDN的看法。他认为开展RDN应从术者培训、患者选择、手术操作等方面进行规范化,从而避免盲目跟风,最终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发生。
上下滑动阅览
2006年,吴寿岭教授团队正式启动了开滦研究,为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提供了许多可靠的临床依据。此次会上,吴寿岭教授基于研究最新成果,介绍了高血压人群收缩压达标时间与不良事件的关联,强调了平稳降压,长期达标理念的重要性。此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吴小凡教授结合最新国内外高血压指南,解读了β受体阻滞剂的地位和价值;北京协和医院钱浩教授介绍了SGLT2i助力高血压伴CKD 患者的心肾综合诊疗;马文君教授围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中的细节展开阐述。
主旨报告后,分会场的学术交流同样精彩纷呈。
上下滑动阅览
人工智能与数字疗法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在高血压领域的创新赋能,继发性高血压、内分泌性高血压、高血压器械治疗进展等专题论坛亦如约而至,众多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研究、临床应用、指南解读、专家共识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打开了学术进阶之门。
历经八载探索与沉淀,中国高血压学术年会坚持高质量办会原则,在全国心血管病专家的精诚合作下,发展成为我国高血压诊疗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会议。本届会议在论坛设置上注重突出学科特色,展示国内外高血压学科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创新性研究成果,汇聚海峡两岸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索高血压防治事业未来方向,携手推进高血压学科发展,为我国高血压防治事业发展注入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