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心”思维,引领复杂病变解决方案新纪元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挑战复杂PCI治疗,妙手打通生命通道

冠脉复杂高危患者的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仍然是心血管领域具有挑战性的难题。2024年6月29日,一场由博迈医疗支持的“破局‘心’思维,引领复杂病变解决方案新纪元”专题研讨会成功召开。此次会议中,多位国内知名心血管病专家围绕复杂冠脉病变的最新研究成果、治疗策略及国产器械带来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与会者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参与度,积极地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如何优化复杂冠脉病变患者的PCI治疗效果。

本次会议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作为会议主席。此外,由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官学强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涛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工作。为了进一步丰富会议的讨论和交流,还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崔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战营教授、辽宁省人民医院栾波教授和广东省人民医院杨峻青教授出席讨论嘉宾。

开场致辞

应对当下 拥抱未来

▼▼▼

葛均波院士:不断奋进,国产创新器械优化PCI策略

葛均波院士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在今天与各位齐聚一堂,共同参加这一场关于复杂冠脉病变的学术会议,共同探讨国产创新器械如何优化PCI策略。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和介入设备的进步,以及操作技术的创新,我国在复杂冠脉病变的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进展离不开在座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和贡献。

回顾早期复杂冠脉病变治疗过程,当时由于器械的限制,只能处理一些较简单的近端病变,而对于远端病变和分叉病变等复杂情况的处理能力有限。然而,随着器械和材料的持续创新,现在我们有了更多的策略来应对这些复杂病变。葛均波院士鼓励与会的专家继续为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贡献力量,预祝本次研讨会能够取得圆满成功,为复杂冠脉病变的PCI治疗带来新的启示和希望。

创新引领 突破前行

国产器械全面应对复杂冠脉病变

▼▼▼

在复杂冠脉病变治疗的创新浪潮中,国产器械正展现出其卓越的实力和潜力。在这一背景下,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韩欣宇教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郭殿龙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仲昕教授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主题汇报。

蒋峻教授:从循证医学出发——刻痕球囊的临床研究进展

蒋峻教授深入梳理并汇报了冠脉刻痕球囊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随着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球囊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国内外多项前沿专家共识及临床指南已验证了刻痕球囊是钙化病变预处理的推荐选择。相较于切割球囊,刻痕球囊在实现精准聚力扩张的同时,展现出更佳的通过性,显著优于切割球囊,有效减少了严重夹层等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

此外,博迈医疗自研的首款非顺应性刻痕球囊Wedge NC以其独特设计和材料,成为更高效、安全、易用的血管预处理工具,其临床试验结果充分证实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镍钛合金刻痕部件的“更灵活温和”特性能够实现精准聚力扩张,有效减少血管严重夹层、血肿等不良临床事件的发生,是“介入无植入”使用药物涂层球囊前进行预处理的理想选择。

韩欣宇教授:复杂病变预处理——刻痕球囊的临床应用体会

韩欣宇教授通过五个具体的临床病例,生动地阐释了刻痕球囊技术在不同复杂冠脉病变中的应用。他首先介绍了刻痕球囊与旋磨技术的联合应用,展示了其在处理钙化病变中的独特优势。随后,他详细讨论了刻痕球囊在迂曲病变、弥漫性长病变、小血管病变以及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的灵活运用,并根据病变类型分类总结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和注意事项。

他强调了对复杂病变进行预处理的重要性,良好的预处理不仅有助于扩开各类病变,尤其是高度纤维化的斑块和钙化病变,还能优化整体的治疗策略。刻痕球囊通过形成有效扩张聚力,其刻痕丝直接作用于内膜和斑块,顺血流方向形成有序的内膜撕裂,有效避免了无序扩张对内皮和血管造成的损伤。良好的预处理可以预防支架贴壁不良,确保获得理想的管腔直径,同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和支架血栓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郭殿龙教授:通过才是硬道理——小球囊挑战高阻力病变

郭殿龙教授深入探讨了球囊在处理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中的灵活性和创新应用。例如在导丝难以通过纤维帽时,可使用球囊辅助穿刺、Knuckle技术、内膜下再入边支球囊辅助内膜下等;面对球囊无法通过闭塞段时可采用球囊掘进技术、正向斑块挤压技术等;微导管无法通过侧支血管时可借助球囊锚定技术、cart及Reverse cart技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博迈医疗研发的Alveo是全球最小的冠脉高压球囊,具有0.75mm的极小穿越外径,专为挑战CTO病变而设计。其额定爆破压力高达20atm,能够实现高压扩张闭塞血管。球囊采用独特的海波管设计,提供了更强的推送力,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郭殿龙教授紧接着通过多个临床案例,分享了他在挑战高阻力CTO病变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深刻见解。

仲昕教授:先谋后动必有功——如何选择微导管

微导管由于结构设计不同,各具亮点,当下已进入微导管之百家争鸣时代。仲昕教授深入对比了多款在临床应用中广泛使用的微导管,特别指出了博迈医疗研发的Pronavi微导管“钝锥形”和“长锥形渐细头端”两种设计,以柔软头端满足了多样化的临床需求。加强型钢丝变密度编织的管体设计,赋予了微导管卓越的支撑性、操控性和抗折性。他通过病例分享,生动地展示了当微导管在通过侧支受阻时的应对策略。他指出,由于病变和侧支具有强烈的个体性和特异性,不能一概而论地推崇某一款微导管。在一种微导管无法完成任务时,可以考虑更换另一种微导管来应对挑战。在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微导管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深入探讨了创新器械在复杂PCI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成果。精彩的案例分享与深入的嘉宾讨论,为临床实践带来了新的启示,共同绘制了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新篇章。会议不仅深入剖析了PCI领域的尖端技术,更精准地把握了技术创新的精髓。通过本次会议,与会者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学术资源,还拓宽了合作的视野和机会。


展望未来,博迈医疗将继续携手广大专家学者推动复杂冠脉病变领域的器械研究和临床应用,致力于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患者的实际福祉。期待在未来看到更多的创新成果和突破,为全球心血管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健康。


阅读数: 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