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导航技术开辟肺癌早期诊疗新途径 美敦力大中华区电磁导航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在广州正式启动
  在第三届国际肺癌研讨会期间,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办的第一届广东省抗癌协会——美敦力大中华区电磁导航培训中心首期培训班近日在广州正式启动。来自国内外知名医学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现今及未来的各种新技术在肺癌早诊早治中的应用。
  首期培训班聚集了来自国内相关行业的知名专家,其中,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戎铁华教授和张兰军教授担任培训会议主席;肺部和重症医学科教授Rabih Bechara博士担任培训中心导师,同时,还邀请来自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相关学科主任医师组成精英讲师团。在首期培训班上,专家向参会学者重点介绍了电磁导航技术在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以及在临床应用领域的技术特点,这一技术为肺癌的早诊早治提供了新途径。
  据悉,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患者。1 为了诊断肺部疾病,患者有时需要进行穿刺活检,常规支气管镜、纵膈镜诊断等,但精确性低,病人创伤大。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张兰军教授指出,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突破了传统支气管镜仅能进入段支气管的技术瓶颈,显著提高了支气管镜检查的深入程度,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解决方案,将高诊断率和微创性兼而得之,是早期肺癌发现和诊断的重大突破。
  Super Dimension in Reach系统使用了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 用于气管支气管树的图像显示,以辅助医生引导内窥镜工具或肺道导管和在柔软的肺组织内进行标记。。该系统由导航系统,定位板,病人三联体,定位导管,内窥镜工作通道延长导管组成。Super Dimension in Reach系统通过使用患者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构建一个三维(3D)影像。3D影像用于规划从肺部到潜在疑似病变的路径,并在定位导管尖端经过预期路径时提供反馈信息。定位板发射电磁信号,定位导管上的电磁传感器以及病人三联体上的三个传感器检测信号,系统通过这一方式运行。当定位导管到达预期位置时,取出定位导管,但延长工作通道留在原位,从而允许其他工具达到该部位。
  本次培训班通过现场手术演示、专家授课,多学科讨论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使与会专家对电磁导航技术在肺癌的诊治与临床应用领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来源:
http://health.huanqiu.com/health_news/2015-05/6530947.html
阅读数: 1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