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严道医声网讯:
  由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举办的“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于10月22日在杭州开幕。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开幕式嘉宾合影
 
  开幕式由本次大会执行主席、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良荣教授主持。浙江省医学会王莉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曹克将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起搏分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建华教授等嘉宾出席开幕式。王莉秘书长、张澍教授、曹克将教授、朱建华教授依次致辞。
 
专家视点
 
黄从新:提高规范性抗凝和导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是房颤治疗未来的两个重要方向 :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黄从新教授从发生学和治疗学两个方面阐述房颤治疗的已知与未知。关于房颤的发生机制,黄教授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结构重构、电重构、神经重构和基因重构四个方面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进展。关于房颤的治疗,黄教授指出,目前房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房颤药物治疗、抗栓治疗和介入治疗,其中导管消融治疗近年来取得了众多进展,国内外指南均在谨慎、逐步扩大导管消融适应证,国内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了技术器械的进步,成功率在不断上升,并发症不断减少,但总体来说,导管消融治疗房颤尤其是非阵发性房颤的远期成功率不尽如人意,有待进一步探索,黄教授强调,如何提高规范性抗凝和导管消融的远期成功率是房颤治疗未来的两个重要方向。
 
张澍:加强心脏性猝死的1.5级预防对降低心脏性猝死意义重大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张澍教授在主题演讲中剖析了亚太地区心脏性猝死1.5级预防现状,张教授指出,心脏性猝死发生率逐年上升,心脏性猝死防治的有效性是降低心脏病死亡率的关键,我国已有针对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标准和措施,然而,二级预防手段显然难以惠及整个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在国际公认的一级预防的适应证基础上,增加EF (射血分数)< 30%、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晕厥及晕厥前兆等高风险因子,加强心脏性猝死的1.5级预防, 对降低心脏性猝死意义重大。张澍教授就IMPROVE SCA 的全球临床研究数据进行详细介绍,从循证医学证据角度阐述了1.5级预防对心脏性猝死(SCD)防治的临床意义。
 
黄德嘉: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ICD植入显著降低冠心病血运重建患者死亡率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关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性猝死预防,黄德嘉教授表示,对心肌梗死以后的病人,如果左心室射血分数≤35%,左心室存在较大的疤痕,即使采用血运重建,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远期发生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也是增加的,植入性自动复律除颤器(ICD)能有效降低总死亡率,预防心脏性猝死。在MUST,MADIT和MADIT-Ⅱ临床试验中,大部分(66-77%)病人接受过血运重建治疗,在最佳药物治疗基础上,ICD使总死亡率显著下降,能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在MADIT-Ⅱ亚组分析中发现,IC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益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得更加明显。
 
华伟:优化药物联合个体化的器械植入将成为未来心脏疾病治疗方向: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华伟教授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心脏疾病器械治疗取得的最新进展,华教授表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方面,近年来的新进展主要是左心室四极导线和左心室多位点起搏技术(MPP),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及无导线起搏技术还需摸索;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方面,全皮下ICD 和可穿戴式ICD的问世是重要突破;心肌收缩调节器目前在全球植入已超过2500例,是窄QRS波心衰患者可选择的治疗器械;另外,迷走神经及脊髓刺激等器械疗法蹒跚学步。未来,优化药物联合个体化的器械植入将成为未来心脏疾病治疗方向。
 
曹克将:选择合适的患者,遵循指南推荐,正确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曹克将教授通过相关临床实验数据解析对比了华法林和新型抗凝口服药各自的优劣,曹教授表示华法林是目前临床上房颤抗凝的主要药物,能有效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发生,价格便宜,但其需要频繁调整剂量及需要监测INR等局限性使其临床使用困难;而相关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疗效至少与华法林相当,具有稳定、受影响因素少、大出血风险低、不需要监测INR、应用简便等优点,但其价格昂贵,对于肾功能严重受损、机械瓣膜置换等患者应用受限制,因此对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要选择合适的患者,遵循指南推荐。
 
王建安:经导管瓣膜治疗国内初步经验表明安全有效: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王建安教授详细讲解心脏瓣膜病诊治在经导管主动脉置换(TAVR)、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置换(TMVR)、经导管肺动脉瓣置换、经导管三尖瓣修复四个方面取得的进展,王教授总结到:瓣膜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而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风险高,因此经导管治疗迫切需要推广,目前经导管瓣膜治疗日趋成熟,但国内目前尚属于起步阶段,初步经验表明安全有效。
 
朱建华:NSTE-ACS患者危险积分越高,早期介入治疗获益越明显: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朱建华教授带来《非ST段抬高型ACS的危险分层及规范化治疗》精彩演讲,朱教授就非ST段抬高型ACS的诊疗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朱教授强调,NSTE-ACS患者风险强度差异广泛,其风险分层基石包括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推荐使用hs-cTn进行早期诊断,其危险积分越高,早期介入治疗获益越明显。
 
郑良荣:左心耳封堵术显示出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郑良荣教授就《左心耳封堵术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作主题演讲,郑教授指出,当前房颤抗栓治疗中,口服抗凝药物存在依从性差等弊端,左心耳封堵为房颤的抗栓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当前临床中使用的左心耳封堵器械各有特点,其中WATCHMAN、ACP等封堵器已积累了大量临床数据,相关临床研究及目前国内的临床经验提示左心耳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还没有对比临床研究,该技术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与会专家合影
心律失常综合防治高峰论坛杭州开幕
会议现场
阅读数: 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