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国房颤日|远离最危险的“心动”!仅有1%患者接受手术,早知晓是难点

不是每一种心动都让人感觉甜蜜,有一种危险的“心动”叫做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可能是致命的!通俗地来讲,房颤就是心脏的跳动失去了规律而砰砰乱跳,它可导致脑卒中(中风)的发生几率增加5倍,还可能继发心力衰竭、认知功能障碍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卫生问题。

这么危险的心脏疾病,却长期面临着发现难、规范化治疗难的问题。根据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发布的《2022房颤中心年度工作报告》显示,我国成人房颤患病率为1.6%,预估患者高达2000万人,且每年增加70万人,然而已开展的各类房颤手术总计20万例,手术比例仅为1%,相较发达国家3%~5%的患者手术率还有较大差距。

2024年6月6日是第十二个“中国房颤日”,就目前房颤诊治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房颤中心负责人蒋晨阳教授提醒,提高大众知晓率是防治房颤的重要一环,尽早诊断并规范药物或手术治疗,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和死亡,改善患者预后。

据调查,约有 34%的房颤患者并不知晓自己有房颤(数据来源:2018年发布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王增武教授等进行的十二五课题组报告),这跟有些房颤症状并不显著有关。蒋晨阳教授介绍,有些房颤患者即使有心慌、胸闷等症状,由于不知晓而未重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耐受或降低活动量后,患者感受可能会减弱,导致误以为病情好转而放松警惕,从而错失治疗的最佳时机。

他建议,≥65岁以上的老年人,既往有脑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有吸烟、喝酒、久坐不动或过度运动习惯的人群都是房颤的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筛查房颤,便于早期发现并及时进行处理。

为了让患者能获得更好、更可及的高水平医疗服务,并不断提升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一直致力于包括房颤在内的心律失常领域学术发展、国内外交流、科普教育的引领及推动。“今年7月26日至28日,我们就邀请了国内外心律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在杭州召开第24届心律学大会(CHRS 2024),为这个领域的同行搭建一个国内高水平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交流平台。”

蒋晨阳教授介绍,本届大会以国际化、多元化为鲜明特色:大会学术内容既包含房颤在内的经典心脏电生理和起搏技术知识及进展,也涉及领域内的热点话题、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相关医工交叉、社区及护理论坛等内容,是一场“百花齐放”的学术盛会。

注:文章涉及图片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提供
阅读数: 1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