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WCC 2024特别策划丨不破不立,中国有“瓣”法 ——中国技术走向世界(瓣膜篇)



破土萌芽:

瓣膜介入治疗进入中国



①TAVR来了

2010年10月3日,国内首例TAVR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完成。葛院士对患者林老先生说到,“开刀很危险,不开刀更危险”,同样的别无选择,再次被命运眷顾,写入历史。2011年,东方心脏病学(OCC)会上播放了手术的录像带,将这项新技术的培训推广到更广泛的医生群体中。十年后,由于瓣膜衰败,葛院士为林老先生再次进行TAVR,完成中国首例“瓣中瓣”手术。

2010年12月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高润霖院士指导下,杨跃进教授和吴永健教授成功开展2例TAVR手术。

此后,2011年到2013年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等中心先后成功开展院内首例TAVR,越来越多术者掌握这项新技术,并且逐步摸索出“中国经验”。



②二尖瓣介入治疗完成接力

TAVR发展的同时,中国的二尖瓣介入治疗紧跟步伐。2012年OCC会议的手术直播会场,中山团队完成国内首三例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撩起二尖瓣介入治疗的神秘面纱。



展叶舒枝:

意气风发,原创登场



经历过短暂的探索期,瓣膜介入治疗在中国得以推广发展。新生的幼苗渴望汲取营养,舒枝展叶,逐渐长出自己的样子。原创器械、创新理念不断涌现,中国专家在不断累积经验的基础上,有了一些新想法!


①创新器械

2012年9月,中国首个原创经导管主动脉瓣膜——Venus-A瓣膜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成功植入,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人工介入心脏瓣膜开展临床注册研究的开端,并在国际上率先将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纳入TAVR临床研究。2014年TCT会上,阜外医院团队在手术转播中使用Venus-A瓣膜,这次转播也是我国首次在TAVR领域的国际大会转播。

2013年5月的OCC会上,中山医院团队使用中国原创器械——Venus-P瓣膜,演示了全球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

2016年10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原创器械——预装载干瓣Venibri瓣膜成功完成全球首例人体植入,该瓣膜无需现场装载,即取即用。

2017年4月25日,VenusA-Valve在国内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系统。3日后,J-Valve瓣膜同获批上市。


②创新理念

2015年,国内多位专家学者结合我国TAVR临床应用经验及数据,撰写《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国专家共识》,在国际上率先将二叶瓣列入TAVR适应证,先于欧美提出这一先锋理念。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王建安院士团队根据国人主动脉瓣钙化较重、二叶瓣畸形比例相对较高等特点,探索出基于瓣上结构选择瓣膜的“杭州方案”。2018年ACC会上,王建安院士基于这一创新方案发表专题报告,向世界分享“杭州经验”,获得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③学术推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2015年,中国两大瓣膜病会议相继举办,为推广TAVR技术的普及和提升打下广泛基础。9月4日-5日,首届China Valve(Hangzhou)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召开;同年11月6日-8日,与EuroPCR合作举办的首届成都国际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会议(PCR-CIT China Chengdu Valves)也圆满落幕。


2017年9月25日-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联合国内其它中心主办首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周暨首届中国国际结构心脏病会议,简称“中国结构周”,为推动我国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0年,European Heart Journal刊登了2019年中国结构周的特色报道。



根深叶茂:

中国创造展现勃勃生机



随着瓣膜介入技术日趋成熟,临床经验不断累积,中国瓣膜介入发展进入到新一阶段,不断扎根于实践的土壤,根深叶茂,逐渐展现出完整的脉络。


①原创器械

我国原创经皮肺动脉瓣置换器械Venus-P,从首例植入到获批上市,经历了一条漫长之路。自2013年OCC会上完成首例PPVI,Venus-P出于人道主义救助的临床使用近600例,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遍及30多个国家及地区。2022年4月8日,Venus-P首先获欧盟认证,同年7月,在国内获批上市,成为国内市场首个获批上市的TPVR产品。2023年8月,VenusP-Valve再获美国FDA批准其研究性器械豁免(IDE)申请,成为全球首个获得FDA批准进行临床研究的国产人工心脏瓣膜。

2018年,上海长海医院原创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LuX-Valve、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原创首个经心尖二尖瓣夹合系统ValveClamp、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原创二尖瓣修复系统MitralStitch分别完成首例植入。MitralStitch和ValveClamp分别于2019年7月10日和2023年9月7日获批上市。


2020年7月2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应用原创二尖瓣修复器械DragonFly系统完成其首例手术,拉开中国自主研发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系统的序幕。2023年11月29日,DragonFly正式获批上市。


②学术建设

2021年,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全国300余家注册单位,截止2023年底,全国有90家建设单位,23家认证单位,并成立了上海、四川、浙江、陕西、湖北、重庆、福建7个省级联盟。

2022年6月20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团队牵头制订的《TAVI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国际专家共识》在了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杂志发表。这是首个由国内团队牵头制订的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领域的国际专家共识。

2023年9月8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子刊eBioMedicine发表了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TAVR术前CT影像评估及解剖风险因子检测方法开发与验证的大规模、多中心研究结果。



生生不息:

扎根沃土,蓬勃新生



自零起步,至一而启,中国瓣膜介入在十几年间迅速发展,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深深扎根于中国这片沃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持续奋进,步履不停。


瓣膜中心致力于搭建国家经导管瓣膜治疗数据库(NTCVR),优化中国瓣膜介入数据。2023年度截至10月31日,我国已开展TAVR手术累计35594例。

在原创器械方面,治疗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的TF-Hanchore Valve系统、三尖瓣修复器械K-Clip系统、经导管二尖瓣置换及修复创新器械Mithos、HighLife、NovoClasp、MitraFix、LifeClip、Saturn Valve、Tendyne、ValveClasp等系统在不同程度的进展中稳步前行,静待结果。


中国专家不仅关注器械创新,同时也在探索新型瓣膜材料的应用。2022年7月6日,世界首例聚合物瓣膜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顺利完成。2023年5月29日,世界首例新型细胞化肺动脉瓣置换术顺利完成。


审核:梁春    钱菊英


转自|东方心脏病学会议
阅读数: 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