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说超声是我的全部人生,但超声应该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伴随了我的所有职业生涯,也伴随并不断改变着我对医学以及人生的认识。”
昆明市延安医院丁云川教授,作为云南地区顶尖的超声影像专家以及我国超声医学影像的先行者之一,用贯穿近40载年华的热爱和坚守,扎根云南,将超声的“种子”洒向云岭大地,让技术在山川湖海间生根、发芽、成长、枝繁叶茂,蹚出了一条“超声之眼”“声”入云南腹地的特色发展之路,让超声“之花”怒放在彩云之南!
昆明市延安医院
丁云川教授
岁月凝香,时光知味。透过丁云川教授近40年的精耕细作,折射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超声医学影像发展画卷。
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可谓是丁云川教授职业生涯的最佳注脚。
01
缘起
初识超声“世界”
“做医生也好,搞超声也好,对我个人而言最初都没有那么高大的理想。”
提及为何会选择做一名医生,丁云川教授提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其实医学院并不是他的首选。
我填的一二志愿都不是医学院,最早想当兵或者工科相关的,但父亲希望我做医生,我就填了一个医学院,结果就被录取了。”
无论是听从安排的阴差阳错,还是命中注定的最好安排,五年时间的学习,让丁云川教授从刚开始的被动接受和不情愿,到逐渐喜欢上医生这个职业、这个专业。
1985年,丁云川教授作为昆明医学院一名优秀的医学生毕业,抱着想要成为一名心外科医生的想法被分配到了以心脏为主的昆明市延安医院。
“进了心外科后,当时的心外科主任推荐我去超声科,我说既然领导推荐我去,我就去!而且当时超声科也在心外科里,可以说我也达成了一半目标。”
但当时超声在国内几乎没有经验可循,昆明市延安医院的超声科也是刚刚成立不久,对丁云川教授来说,这是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领域。
接触超声后,丁云川教授深深被其“神奇之处”所吸引。
“能够看到心脏结构,使用脉冲多普勒还能够看到血流,医学还可以和物理工学这样结合起来,太神奇了,而且当时医院还给配了一台小电脑,一下就满足了工科男生的人生愿望。”
当时昆明市延安医院引进了一台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新型⼆维扇超和多普勒检测双功能的进口心脏超声仪器(ATL600),这台“宝贝”就交给了丁云川教授来管理。为了尽快掌握,他住在超声室,白天负责管理机器,晚上就在科室里熟悉设备。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自此,丁云川教授一头扎进超声的“世界”,朝乾夕惕、努力专研,“摸着石头过河”,一扇全新的超声影像世界的大门向他缓缓开启。
02
发展
与超声共成长
回溯丁云川教授40年的职业生涯历程,可以说见证、参与、陪伴了我国超声影像事业的整个发展过程。
“从最初的M型超声,到简单的二维超声,再到多普勒超声、经食道超声……就好像一步一步实现了我们的愿望。”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心脏超声技术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当时国产的超声设备主要以M型超声和连续波探测器为主,没有二维引导,能确定的十分有限。
“如果要诊断一个房间隔缺损,超声当时只能看有没有右心室扩大、有没有室间隔运动异常,然后再结合听诊进行诊断,对于提示可能有房间隔缺损的病人大部分还需要导管再来确定。有时做二维超声+频谱超声的时候就想,什么时候能够直接看到异常血流,彩色超声的出现,就好像梦想一下照进了现实。”
1988年,丁云川教授接触到了第一台彩色多普勒设备,从黑白到彩色,超声影像的世界一下子鲜活起来。
自此,随着设备的逐渐发展和超声医生经验的不断累积,超声对于临床的帮助越来越大。
“大部分简单的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瓣膜病等都能通过心脏超声就可以直接做手术,不需要再做导管进行检查确认了。”
进入90年代后,经食道超声问世,在先后经历了静态三维、动态三维、实时三维等阶段后,超声领域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做超声的都知道,成像会受很多因素干扰,但经食道超声是直接贴到心房壁,更近距离地观察心脏,评估心内的解剖结构、瓣膜形态及功能等,提供优质的心脏图像,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尤其是近几年,经食道实时三维超声技术几乎达到了心脏直视的程度,临床价值愈发凸显。
现在,超声已经成为广大心血管医师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麻醉、心外、心内等都把心脏超声,尤其是经食管超声作为一个重要诊疗手段,超声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作为一门重要的亚专业逐渐开展起来。
03
下沉
为患者铺平“天壑”
“好的、先进的技术,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使更多人受益。”
在心血管超声领域中,经食道超声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其在结构、血流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是经胸超声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对于影像技术缺乏的基层来说,在CT、核磁、三维成像等设备和技术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不用大规模或者高条件配置就可以做到的经食道超声检查,就显得更加重要。
对于亲身经历了经食道超声技术每一步发展“成长”的丁云川教授来说,他越发觉得这项技术对于临床的改变和帮助是巨大的,是需要让更多临床医生,更多患者知晓的。因此,在超声医学不断更新迭代的同时,把经食道超声技术规范化地普及推广到基层,成为丁云川教授数十年如一日一直在做的事情。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特别是处于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的云南,虽四时花香不散,鸟语不停,是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但复杂独特的地形地貌,不仅让这里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区,也为患者的出行就医带来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壑”。
“我上大学的时候,从家到昆明坐汽车要走三天,这对患者来说太困难了。”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为别人撑把伞。
正是由于自己的经历,丁云川教授对云南地区的患者更能感同身受,更能理解其看病的不易和艰难。
“我一直说,患者如果能够在当地解决问题,就免了一次到省会城市的舟车劳顿,很多病即使在当地不能治疗,但可以做诊断的话,也能够确定是否需要到上一级医院进行治疗。”
患者所需,基层所需,促使丁云川教授走上了向基础推广普及食道超声的道路。
“作为一名技术稍微走在前面的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更多人。”
丁云川教授认为,帮助别人进步,以及对患者有所帮助,非常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这也受我母亲的影响。”
丁云川教授的母亲以前每次听到周末他又要去哪个县,虽然心疼儿子辛苦,但也非常支持。
“她说,如果对别人有帮助、有好处,那就应该去!”
多年来,丁云川教授一直牢记母亲的话,在推广经食道超声的路上步履不停。
每年都会举办经食道超声技术培训班,接纳各地州的基层医生前来学习,手把手带教。同时,每次讲课都会提到食道超声的优势和强项以及成功案例,潜移默化中,让大家逐渐认识这项技术。
“大家认识了、了解了,也就有需求了。”
还发起了“超声技术下基层”送医下乡行动,十余年来足迹覆盖了全云南省的16个地州医院,80%的县级医院。据悉,去的最远的医院,单程在路上就走了三天。
在成功推广普及的背后,丁云川教授和团队所遇到的困难和曲折可想而知。
一方面,基层超声医生或者临床医生,包括一些基层医院的领导,对于技术的认识相对滞后。
“这就需要你去反复推广讲解,让他们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而且有的医生胆子太大,往往把探头擦一下就做,我们还要去让他知道做这些特殊检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或者临床问题怎么解决。”
所以,很多时候丁云川教授带领的超声医生会和心内科、心外科的医生一起组成一个团队到当地去,实地开展心血管临床诊疗,直观提升他们对技术的认识。
另一方面,针对有些基层医院设备条件有限,往往不具备开展技术条件的情况,丁云川教授每次去基层都会要把超声设备,包括探头、所需要用到的消毒、耗材等都带着,以备不时之需。
建设 “丁云川专家工作站”,创新持续性、系统性培训模式
在不断送超声技术下基层的过程中,丁云川教授也逐渐发现,一次性的活动很难让学员真正掌握相对有难度的技术,而且对于基层医院超声科室的建设提升也很难进行持续帮助。
“基于此,我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些相对固定的工作站,从管理制度、服务流程到操作规范和指南统一标准,起到系统性、持续性带给基层医生规范培训的作用。”
相对于一次性的集中式讲座培训,工作站的建立让基层医疗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室管理以及临床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持续性提升,对于有经验的专家来说,也是一个长期服务模式。
涓滴之水,汇成江河。如今,“丁云川专家工作站”在云南省很多地州以及县级医院推广开来,名声渐响,截至目前,已经有六七个地州医院和十几个县级医院建立了20余个专家工作站。
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在丁云川教授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可以欣喜地看到,云南地区甚至整个贵州省区域经食道超声的普及率非常高,云南基层医院的心脏超声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发展,而且新技术开展也非常好,适应了整个云南省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展需求。
“很多地州已经在开展心脏外科或者内科介入手术,这都和超声的进步和支持密不可分。”
04
用心
服务好患者和临床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所有熠熠闪光的背后,都藏着无数默默努力、坎坷挫折和千锤百炼。
一路走来,丁云川教授也遇到了许多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正是这些经历,不断改变着他的人生观,也促使他在超声的道路上不断向前。
总结积累,服务好临床
早期,在经验和技术不太成熟的时候,很多病人都是做完超声就直接上手术台,丁云川教授最怕的就是接到外科医生的电话。
“手术如果出现状况,外科医生会打电话让超声医生去手术室再看一下这个病人,我们就知道可能在超声诊断过程中和临床有出入。”
起步的艰难,也迫使丁云川教授那个年代的超声医生,一定要和临床、和其他影像紧密结合,不断总结和提升。
医者本心,服务好患者
“超声既能为临床服务,也能为患者服务。所以作为一个超声医生不能只看超声影像,还需要多思考,要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来看,也许你的多想一想,就可以改变别人的一生。”
丁云川教授提到,20多年前的凌晨,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29岁大学生,突然胸痛来到急诊科就诊,检查后发现是非常危险的夹层动脉瘤,并伴有心包积液。
“这个小伙子一直看着我说:‘我还不到30岁,今年才工作,希望能够继续活下去’。但三天后他就去世了,至今已经过去了20多年,他的眼神我现在还记得。这种无能为力的感受,对于医生内心的刺激是巨大的,这也迫使我们要更快进行技术突破,帮助患者。”
同时,丁云川教授也逐渐认识到,作为超声医生不能仅仅把自己当成一个辅助临床的科室,有时候超声也会对患者的人生带来很多帮助和影响。
在丁云川教授从业的近40年中,遇到的患者无数,有由于呕吐进了急诊科的患者,急诊床旁超声后没有发现问题,丁云川教授看过后发现是前壁和间隔的一个急性心梗,有阶段性的运动异常,讨论时发生室颤,紧急进入导管室开通冠脉,这体现了超声对急症起到的作用;有4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超声显示心脏大量积液,心包腔内有很多团块,类似于肿瘤占位,丁云川教授建议患者去做一个头颅CT,结果发现颅内也有转移、有占位,这体现了超声医生要多观察、多思考,触类旁通……
从医近40年,丁云川教授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事,在昆明市延安医院工作过的日日夜夜,都在逐渐改变重塑着他的职业追求和人生信念。
05
精进
做行业的“弄潮儿”
“在云南,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技术手段为临床患者服务。”
在不断精进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丁云川教授也带领着昆明市延安医院超声科,始终走在云南省乃至全国技术水平的前列。
丁云川教授深知,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器械的不断进步密不可分,在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当下,需要关注相关学科和领域发展,紧跟临床发展趋势,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如果你没有跟上行业的发展浪潮,就会掉队。”
同时,还要保持自身超声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因为自身原因影响患者诊疗或者整个临床诊疗水平。
“要有这样的认识、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就会不断鞭策自己,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当然,国家对于边疆地区给予的支持,内地先进发达地区的中心和同道提供的帮助,也让丁云川教授更有信心带领团队勇于突破,过千重浪,做弄潮儿,走在超声的发展前沿。
对于和超声技术相伴成长近40年的丁云川教授,对于超声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他也有着自己的思考和期待。
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剧,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少了很多,退行性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居高不下,心脏超声需要看得更高更远,需要根据这些变化做相应研究和提升。“心脏超声水平和技术要跟上介入化、微创化的发展趋势。术前能不能进行精确定量的评估、术中能不能提供精确引导和评估,超声引导下协助临床更好做介入手术等都需要超声医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面对冠心病发病率的持续攀高,超声如何能够在冠心病评价方面起到更大作用,也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如冠心病微血管病变的负荷超声等,都是超声未来需要关注和切实往基层再逐渐推广的技术。此外,斑点追踪以及心肌功能评价方面,心脏超声的可视化和定量化也有一定的进步空间,使其更准确、重复性更好、更简便。
“现在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我有时会想,什么时候心脏超声在冠心病诊断方面能够一锤定音,超声的前景就会更加明亮,但这还需要更多医工结合,共同努力。”
“青年医生有更好的条件和平台,相信他们也会有更好的未来。但超声医生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责任。在从业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了自己首先是一名医生,其后才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定要保持医者初心、医者仁心,敬畏生命、尊重生命,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超声医生!”
不仅要做技术强者,还要做心中有患者的“大医生”。一个人,带动一群人,让云岭大地的“超声之花”遍开,花开绚烂中,透过“超声之眼”,温暖一颗颗心,点燃一个个生命的火花,丁云川教授的超声之路,还在延续……
扫码进入飞利浦学术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