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8月27日,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新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多款先进医疗器械获批引入内地,推动多项医疗新技术的开展,惠及了众多患者。作为大湾区学术水平与临床技术与的标杆,“港澳药械通”示范医疗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在新政策的助力下,先后完成两项心脏起搏领域突破性新技术。乘着技术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东风,2024年5月13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成功承办“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新技术研讨会”,全面总结并探讨新政策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主持了会议。负责“港澳药械通”政策开展的广州海关商品检验处许珈处长,和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包括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务委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刘启明、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委员兼秘书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牛红霞、中国医师学会心律学专家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盛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红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青年委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朝晖、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分会常委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李海鹰、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王月刚教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杨玲以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样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周淑娴、麦憬霆、林茂欢等教授出席了会议,共同讨论和指导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如何在国家“港澳药械通”的有利政策下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广州海关商品检验处许珈处长介绍了“港澳药械通”政策实施五年以来,广州海关为响应政策制定的举措以及取得的成就。特别提到,此次引进到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新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是广州海关首次利用“港澳药械通”政策,作为广东省内指定海关,实现了全国首次进口无导线心脏起搏器。这是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政策又一重大突破,是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实践。广州海关希望和各方一起,探索推动政策红利进一步释放,促进先进疗法引入大湾区,造福大湾区乃至全国的患者。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回顾了2017年开始的海南博鳌乐城“医疗特区”的“先行先试”,已经有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中国大陆的广大患者;现在得益于大湾区“港澳药械通”政策,越来越多的先进产品和新技术通过新政策进入内地,通过新技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必将提高内地医疗水平,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先进的疗法和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在推动新技术开展的同时,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规范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护航新技术安全、高效落地。
研讨会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作“新型无导线起搏器的临床应用进展”专题授课;周淑娴教授代表孙逸仙纪念医院团队汇报“大湾区首批新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案列回顾报告”以及“可吸收抗菌封套的临床应用经验分享”,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专家围绕新型无导线起搏器的适应症、植入要点,以及可吸收抗菌封套预防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感染这两个心脏起搏领域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全国首植,开启起搏疗法“新篇章”
▼▼▼
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新政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继2023年12月8日首次应用可吸收抗菌封套后,于2024年5月13日再次创新,在王景峰教授和汤宝鹏教授的带领下,周淑娴教授、陈样新、麦憬霆教授、林茂欢教授、杨莹博士与来自国内的刘兴斌教授、陈学颖教授等完成了3例新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2例可吸收抗菌封套CIED更换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
王景峰教授作会议最后总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的示范医院之一,引入急需、先进临床技术造福更多患者将为医院更好地服务大湾区患者提供有力保障。起搏器植入是影响患者终生的治疗,更加微创、安全的起搏新技术是医患共同的希望。我们将继续积累中国人群的临床经验和数据,探索适合中国患者的治疗方法,做好新技术的应用、总结,并切实发挥示范单位作用,推动新技术的普及,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