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瓣•全生命周期管理|温医大附二院吴连拼、赵琦峰教授团队开展三例经心尖TAVI,成功应对不同AR、AS挑战

随着安全性和有效性不断得到验证,适应证不断拓宽,TAVI在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方面的重要性持续上升,但对于部分特殊患者,如横位心、外周血管入路困难等,手术仍有挑战。君子善假于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经心尖入路的J-VALVE瓣膜为此类治疗提供了有效助力。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吴连拼、赵琦峰教授团队连下三城,成功为三名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患者完成经心尖TAVI。第一例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心功能差,EF为33%,术前已出现急性心衰;第二例患者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反流;第三例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反流,EF仅为11%。三例手术术前,团队充分评估患者情况及各项数据,制定了详细手术流程;术中成员紧密配合,顺利植入瓣膜,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患者症状均得到极大改善,手术效果理想。


病例一 重度AR+心功能差、急性心衰


患者资料

患者为77岁男性。

主诉:“胸闷10年,加重1年,伴少尿半月余”。

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退变伴关闭不全(重度);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EF 33%;双房及左室增大,室间隔偏厚,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继发);三尖瓣中度反流;肺动脉高压(重度)。

术前CT评估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稍厚,瓣叶未见明显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8.2mm。

LCA:20.0mm,RCA:26.8mm,左冠分支轻度钙化。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LAO:5°,CAU:4°。

瓣环角度51°。

入路情况。

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散在钙化。

手术过程

术前超声可见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术中DSA影像

造影确定瓣环平面。

造影确认定位件入窦。

瓣架落位。

最终造影显示瓣膜位置和形态满意,冠脉显影良好,未见明显反流。

术后院内超声复查显示,瓣周可见轻微反流,未见瓣周漏及赘生物,瓣口最大流速1.57m/s,峰值压差10mmHg,平均压差5mmHg;二尖瓣后叶退变伴轻微反流;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

病例二 重度AS伴中度AR


患者资料

患者为高龄男性。

主诉:“活动后胸闷1月”。

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伴中度反流,主动脉窦部增宽;左室增大,室间隔增厚,EF 62%。

术前CT评估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增厚,瓣叶游离缘中度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33.9mm。

LCA:13.7mm,RCA:21.4mm,双侧冠脉及分支轻微钙化。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RAO:3°,CAU:22°。

总钙化体积479mm3

入路情况。

手术过程

术前超声可见主动脉瓣狭窄伴反流。

术中DSA影像

造影确定瓣环平面。

球囊预张。

定位件入窦。

瓣架落位。

瓣膜释放。

最终造影显示瓣膜位置和形态满意,冠脉显影良好,未见明显反流。

术后超声复查显示, 中度瓣周漏,瓣口最大流速1.8m/s,峰值压差12mmHg。


病例三 重度AR+心功能差、EF 11%


患者资料

患者为男性。

主诉:“反复胸闷1周”。

心脏超声提示:主动脉瓣重度反流;左心增大,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减低,EF 11%;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二尖瓣轻中度反流。

术前CT评估

患者主动脉瓣三叶式,瓣叶基本等大,瓣叶增厚,瓣叶未见明显钙化;主动脉瓣环周长折算直径约28.6mm。

LCA:13.7mm,RCA:16.4mm。

术中建议造影角度RAO:2°,CAU:11°。

入路情况。

手术过程

术前超声可见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术中DSA影像

造影确定瓣环平面。

造影确认定位件入窦。

瓣架落位。

瓣膜释放,最终造影显示瓣膜位置和形态满意,冠脉显影良好,未见明显反流。

术后超声复查显示,未见明显瓣周漏;瓣口最大流速1.87m/s;人工瓣膜工作正常;EF 23%。

术后总结

此次成功完成三例经心尖TAVI,不仅得益于团队成员间紧密默契的配合,也体现了团队不断磨炼积累的精湛技术和丰富实战经验。通过详尽的术前分析,制定了精准的手术策略,以最小的创伤,最小的风险为患者破解“心”难题。其中,第一例患者主动脉瓣重度反流,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痛风等多种疾病;长期反流导致患者心脏异常肥大,入院时已出现心衰,心肌泵血效能严重不足,EF值仅33%;鉴于其高龄及心功能显著下降,若接受传统开胸手术风险极高。温医大附二院瓣膜介入团队吴连拼、赵琦峰教授及其他成员在术前进行充分讨论,对比各种方案,选择进行经心尖TAVI。随着经心尖TAVI手术适应证不断扩展,该技术为传统治疗方案无法满足需求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为省内最早开展心脏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系国内为数不多、全省唯一一家既全面开展成人心脏又全面开展儿童心脏的外科诊治的科室;是温州医科大学心胸外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浙江省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治技术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学科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经过几代心胸外科专家的励精图治,目前综合水平居省内领先,影响力辐射至浙南闽北地区。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开展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救治、冠心病搭桥术、主动脉夹层外科治疗及DSA下腔内隔绝术。各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水平居省内领先。率先在省内开展食道超声引导下先心介入治疗(零射线零创口)及瓣膜介入治疗。科内主要成员先后赴国内外先进心胸诊疗中心进修学习。重视教学工作,多人次被评为优秀(规培)带教老师,科室有全国毕业后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与心胸外科专委会委员1名,参与撰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近年来承担国自然、省自然、省科技厅及厅局级课题多项,发表SCI等论文60余篇。参编著作5部。开展多项院内新技术新项目,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3项。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


2019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在吴连拼教授带领下率先在浙南闽北地区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2022年1月,开展Mitraclip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在结构心脏病微创介入领域取得突破,同年11月,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简称“瓣膜中心”)第二批次建设单位申报启动,我院瓣膜中心顺利通过审核,正式获得国家级协会批准。


2023年6月开展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术,同年10月开展肺动脉瓣置换术。团队根据前期大量临床成功病例,特别是一些高难度案例的研究,借助浙江省心脏瓣膜病精准诊治国际联合实验室与课题组开展前期研发工作,提出了温州“瓣”法,通过术前的虚拟植入、3D打印模型、高低段预测,以及术中进行球囊扩张模型构建,从而大大提高术中病人的安全性及手术成功率。


温附二瓣膜中心不仅在温州地区造福患者,还积极将温州“瓣法”推广至全国。2023年11月底和12月底,该中心的手术团队更是跨越5000公里,分别在新疆阿克苏和安徽阜阳协助当地医院完成首台TAVR介入手术,均取得圆满成功,每一次手术的成功,都是对中心技术的一次有力证明,充分展现了温州“瓣法”的卓越疗效和广泛适应性。


温医大附二院心脏瓣膜团队自建立以来,凭借综合医院的优势,打造了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已成为了继浙二之后,省内第二家同时掌握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介入治疗术的瓣膜中心,未来将帮助及造福更多患者。


阅读数: 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