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药物治疗的6点错误,4个专家共识予以纠正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变化,这可能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尤为重要。近年来,各大学术组织相继出台了《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等专家共识文件,为医务人员进行老年人药物治疗决策与健康管理提供指导意见。


现总结老年人药物治疗的6点错误,与各位同道分享。

点击图片即可收藏高清版流程图,转发并留言评论,提出您更想获取的流程图需求,我们尽最大可能满足


错误1- 多重用药时未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和老年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

老年人生理调节功能降低, 代偿能力下降, 药物敏感性降低, 对药物耐受性差异增大。老年人肝肾功能下降, 导致药物在体内代谢速度减慢, 排泄时间延长, 药物在体内蓄积浓度增加, 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加大。

在多重用药的情况下,如果未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例如,他汀类药物是常用的调脂药,但它们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并且可能引起肝脏毒性和肌病。如果与CYP3A4强抑制剂如伊曲康唑合用,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可能显著升高,增加肌病风险。另外,降压药物ACEI/ARB与保钾利尿药联用时,两者均增高血钾,可能导致高钾血症风险增加。

《老年人多重用药安全管理专家共识》中指出,医生在为老年患者选择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剂量个体化、联合用药应“少而精”、考虑药物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做好患者用药科普

因此,在为老年患者进行多重用药治疗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代谢途径、肝肾功能状态、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患者的具体病情,以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错误2-忽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忽视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例如,未经及时治疗的代谢综合征可能会增加患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风的风险。此外,代谢综合征还与多种其他健康问题有关,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肥胖。

《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提到,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随增龄显著升高,其发病机制涉及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个危险因素,机制复杂、防治困难、危害巨大,及时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及药物治疗至关重要。

老年人应该每年进行定期体检,监测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以便早期诊断代谢综合征。

因此,为了预防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应重视老年人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和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减少健康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错误3-在降血脂治疗中,未充分评估他汀类药物可能带来的糖尿病风险。

在降血脂治疗中,若未充分评估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带来的糖尿病风险,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后果。例如,他汀类药物虽然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效果显著,但它们也可能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根据《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使用低/中等强度他汀治疗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10%有关,而高强度他汀治疗可能导致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36%。这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和风险水平进行细致的评估和调整。

在老年代谢综合征的降血脂治疗中,医生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糖尿病风险以及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他汀类药物可能带来的糖尿病风险。

《中国老年人代谢综合征药物治疗专家共识(2022)》指出,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在降血脂治疗时,建议在血脂达标的基础上继续服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但需注意他汀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风险。


错误4-未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设定血糖控制目标,增加了低血糖风险。

在糖尿病治疗中,老年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个体化设定,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多种并发症、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减慢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低血糖的风险。例如,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无法承受过于严格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为过低的血糖水平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提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来设定,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糖尿病持续时间、并发症情况、预期寿命、伴随疾病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等。例如,对于新诊断、短病程、低血糖风险低、自我管理能力强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设定得更为严格一些,如HbA1c≤7.0%,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而对于有严重低血糖史、伴有严重并发症、丧失自我管理能力的老年患者,则应设定更为宽松的血糖控制目标,如HbA1c8.0%-8.5%,空腹血糖5.0 -8.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9mmol/L。

此外,美国糖尿病协会(ADA)也推荐了预防低血糖风险的措施,包括从小剂量开始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并根据患者的血糖反应逐渐调整剂量;定时定量进餐,并在可能误餐时提前做好准备;适当增加运动量时,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对于反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

因此,未根据老年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设定血糖控制目标,可能会导致低血糖事件的风险增加,这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是不利的。


错误5-在抗血小板治疗中,未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导致治疗不当。

在抗血小板治疗中,未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可能导致治疗不当,比如在患者有高出血风险的情况下,仍然给予了高强度的抗血小板治疗,这可能增加患者出血的并发症风险。例如,对于有胃肠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如果没有适当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出血事件。

《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抗血小板治疗的适应症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而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出血风险的评估。共识中提到,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时,需要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个体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治疗方案。例如,对于胃肠道出血高危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联合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或H2受体拮抗剂,并且在溃疡病活动期或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先治愈溃疡病并根除幽门螺杆菌。

建议采用CRUSADE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对患者出血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大出血患者,除了通过特殊止血方法充分控制的患者,推荐停用和(或)中和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因此,未充分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可能导致抗血小板治疗不当,增加患者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合并症、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错误6-在降压药物选择上,未考虑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问题。

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如果未考虑老年患者可能出现的体位性低血压问题,可能会导致治疗不当。体位性低血压,又称为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快速站立时血压明显下降的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多病共存的虚弱老年人。例如,α1受体阻滞剂如哌唑嗪、特拉唑嗪等,可能会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特别是在首次服用时。此外,β受体阻滞剂也可能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提到,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及个体化的原则。长效药物有助于平稳控制血压,减少血压波动,从而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风险。此外,指南还推荐,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择那些可以改善血压调节或改善大脑血流量的降压药物,如ACEI或ARB,并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避免降压过度。

因此,医生在为老年患者选择降压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年龄、药物相互作用、并发症等因素,避免使用可能增加体位性低血压风险的药物,或者在使用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点击下方视频,即可观看专家的精彩授课,

记得分享给您科室的小伙伴,留言哦!


刘梅林教授: 老年血脂管理新进展

华琦教授: 中国老年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


阅读数: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