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源性卒中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临床研究证实,左心耳封堵术是预防房颤血栓栓塞事件的一个有效方案,可降低卒中发生率,是房颤患者的首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面对不断变化的临床需求,国内众多领域内专家与相关企业一直致力于技术上的研发与突破,左心耳封堵相关器械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
4月12日,第25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SCC 2024)期间,“赋能抗栓,护脑心安”——左心耳封堵手术联播专场成功举办。
会议邀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周胜华教授担任主席。周胜华教授在开场致辞中谈到,房颤导管消融技术自30年前问世以来,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实践,各国的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已经历数次更新;在此进程中,左心耳封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并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左心耳封堵术及房颤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的一站式治疗,在各大指南中的推荐等级正逐步提升。本次会议将通过主题讲课及手术演示的形式,深入探讨左心耳封堵相关最新研究进展,详细解读专家共识,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直观感受封堵器在实际临床操作中的应用与效果。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荆志成教授也为本次专场发表致辞。荆志成教授表示,左心耳封堵术经过十多年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实践,其效果和安全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在非瓣膜性房颤整体治疗和预防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此次专场,邀请众多领域内造诣深厚的专家,共同分享宝贵的经验和心得,期待通过此次交流,能进一步推动左心耳封堵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Session 1 专题讲座
多维度认识左心耳封堵发展
本环节邀请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陈业群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钟敬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担任主持嘉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教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树岩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樊友启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淞医院施鸿毓教授、玉溪市人民医院杨明教授、慈溪市第六人民医院孙汉泽教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颜利求教授共同参与讲课及讨论。
方咸宏:左心耳封堵器研究进展
广东省人民医院方咸宏教授表示,随着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相关指南和共识对LAAC的推荐级别也在逐渐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亚洲房颤人群的卒中风险相对较高,因此中国的指南和专家共识结合了本国情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贴近实际需求的建议;尽管LAAC的治疗效果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目前,多项RCT研究正在进行,旨在探索LAAC与NOAC的对比效果、DRT的预防与处理、残余分流的临床转归,以及术前CTA三维重建的影响等关键问题。展望未来,期待LAAC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也期待新一代安全、有效、易用的封堵器能够不断涌现,特别是具有“抗栓”功能的封堵器,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谢瑞芹:简化式左心耳封堵术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谢瑞芹教授指出,在确保手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简化式LAAC不仅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和住院周期,还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一术式的推广和应用,将对缓解医疗资源紧张和平衡患者需求有重要意义。
术者实施简化术式,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左心耳解剖结构,术中采用“三体位”造影可全面展示左心耳的形态,从而为封堵手术提供精准指导。在遇到复杂的左心耳结构或造影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术者需要转为心腔内超声或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辅助。为有效地推广简化术式,术者首先需积累足够的经典式手术经验,并严格按照简化术式的规范化流程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地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还应加强相关学术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提升专业水平。
谢瑞芹教授还介绍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首创的“XR-STAR”术式。该术式采用ICE结合三维影像,通过模拟TEE各角度(0°、45°、90°、135°)进行左心耳封堵。使用“XR-STAR”术式不仅能够在“一站式”手术中清晰直观地展示心耳形态结构,也能明显减少X线和造影剂,替代TEE获得更优质的影像,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手术更高效、安全,对于术者和患者而言都有很多优势。
李树岩:国产左心耳封堵器的发展和研究数据解读
李树岩教授介绍,目前,新的优秀的左心耳封堵器不断涌现,正朝着安全、有效、易用的方向发展;其中,国产新一代抗栓封堵器系统具有型号选择丰富,以及能够显著降低设备相关血栓发生率等特点。根据相关临床试验结论,该系统不仅能够有效地封堵左心耳,还能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及系统性栓塞的发生;其临床应用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
值得关注的是,在相同的用药方案下,该系统在减少设备相关血栓发生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这些成果将为我国房颤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预后效果,也进一步推动了左心耳封堵术在我国的普及和应用。
樊友启:盘式封堵器在不同结构左心耳中的应用
樊友启教授谈到,盘式封堵器系统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结构的左心耳,无论是常规形态还是分叶型、浅心耳、大心耳等各种其他形态的左心耳,都能找到适合的规格进行封堵。系统的锚定伞具有优异的顺应性,不会额外增加径向支撑力,从而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和损伤。同时,锚刺的径向高度小于1mm,且J型钩末端采用圆球设计,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
此外,还具有可多次完全回收再释放的特性,能有效避免即刻和延迟性心包积液的发生;“新月形”封堵盘设计,能够确保封堵器与心房壁紧密贴合,不留残腔,从而保证封堵的效果,还有助于减少血液在封堵器周围的流动,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围绕嘉宾们精彩的讲课,在场专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施鸿毓教授:“左心耳封堵作为一种预防性手术,我们必须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相关器械的研发也正朝着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向不断发展。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此方面,我们需要特别重视术前的评估工作,特别是左心房和肺静脉的CT扫描,这些检查可以为术者提供更多的解剖学参考,从而确保手术更精准、更安全。”
杨明教授:“经食道超声或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左心耳封堵手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左心耳解剖结构独特,一些细微的分流难以通过单纯造影发现,而超声技术能够帮助术者及时发现并调整这些难以察觉的分流,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此外,随着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有效地促进了极简式左心耳封堵术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越来越被广大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孙汉泽教授:“盘式封堵器系统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出其设备DRT的发生率几乎为零,无疑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这也提示我们未来在术后抗栓方案上可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但我们仍需要更多的长期、大规模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并确定最佳的术后抗栓策略。”
颜利求教授:“相比塞式封堵器,盘式封堵器操作更简便,学习曲线相对较短;其设计也更安全,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这些优势使其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受到青睐。近年来,国产器械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封堵膜的抗栓设计在临床研究中表现出色,对于伴随高出血风险的左心耳封堵患者来说,这一设计无疑是一大福音。”
Session 2 手术联播
实战中见左心耳封堵真知
本环节邀请樊友启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宋丹教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陈琦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厉菁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陈学智教授、长沙经开医院曾海涛教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应佐华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静教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一总医院张彦教授、黄山首康医院谢卫星教授、咸阳市中心医院许岭平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共同参与讨论。
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廖洪涛、刘方舟教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肖峰教授,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谢文教授带领各自团队分别带来精彩的手术演示。
手术中,不同形态的心耳全部实现一次性完美封堵,展现了手术团队精湛的专业技术,术中应用的封堵系统也显示出强大性能,充分诠释了“安全、有效、易用”的封堵器操作理念,其优秀的临床表现也获得了在场专家的好评;同时,各位专家围绕封堵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享。
在全体专家的热烈讨论中,“赋能抗栓,护脑心安”——左心耳封堵手术联播专场圆满落下帷幕,本次专场围绕左心耳封堵临床及研究最新进展、左心耳封堵系统设计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房颤卒中领域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元。陈琦教授总结表示,随着左心耳封堵技术、器械不断发展,指南不断完善,此项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同时也应更加重视手术的安全、规范化开展;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封堵器出现,为患者提供更丰富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