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C 2024|新技术助力高效房颤电生理学术活动圆满落幕:新技术新方案同台亮相,蓄力房颤高效消融解决之道


2024年4月11-13日第25届南方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广州隆重开幕。盛会之下,13日,新技术助力高效房颤电生理学术活动也随之拉开了序幕。来自领域内众多专家学者、行业内杰出人才汇聚于此,聚焦房颤领域的临床诊治,探索新技术、体验新器械、共谋新发展,为实现全民“心健康”梦想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畅谈前沿动态

探索房颤诊疗新模式

▼▼▼

本次学术活动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邓海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谢瑞芹教授担任主持嘉宾,与诸位参会专家通过病例分享、主题讲座及点评讨论等形式,聚焦房颤电生理全面解决方案临床应用,展开了一场专业性、实用性兼备的学术交流。


刘雄涛教授:HG Grid在房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刘雄涛教授谈到,HD Grid标测导管的设计带来了众多革新,为临床工作增添了更多的精准和便利。其柔软的头端设计能够通过导管形变精准地判断贴靠压力。此外,它采用了1mm的电极尺寸,使得电位呈现更加清晰。3mm的极间距可以在同一个电极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比较,提供更全面的电位信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mm*3mm的网格结合HD Wave算法,通过正交的两个方向同时感知并选取更大的电压值构建投射模型,成功解决了双极盲区的问题。HD Grid标测导管与HD Wave算法的联合应用,不仅真实还原了低电压信号,还能为医生制定有效的消融策略提供重要依据。同时,HD Grid的超高密度标测技术使得心律失常机制的呈现更为精准。最重要的是,HD Grid能够攻克传导方向依赖的双极盲区,成功侦测出环形电极无法发现的Gap,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肺静脉隔离手段,极大地提升了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谢瑞芹教授讨论中指出,HD Grid标测导管的结构特点使其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色。其头端设计非常柔软,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同时确保与组织的良好贴靠,从而能够更准确地采集电位信息。同时,双向打弯的设计赋予了操作更大的灵活性,使得医生能够更轻松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临床情况。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高效的信息采集能力,HD Grid标测导管能够采集到更多的电位信息。在心房建模的过程中,这一优势体现为假腔的显著减少和模型真实性的显著提高。


盛夏教授:ICE导管常规运用于射频手术术前血栓筛查的经验分享

盛夏教授在讲座中指出,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诊断左心耳血栓方面展现出了近乎百分之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从而被誉为左心耳血栓筛查的金标准。与此同时,心腔内超声(ICE)在诊断左心耳血栓上也表现出了与TEE相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它可作为TEE的有效替代手段。ICE检查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在电生理手术过程中同时进行,且具备实时引导的能力。更重要的是,ICE检查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探头与目标观测点之间的遮挡,从而获得最佳的图像清晰度。因此,随着全球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指南的不断更新,ICE在血栓排查中的推荐等级正逐渐提升。


在2023年的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中,已经将之前版本专家共识中的“食道超声不耐受的患者”这一条件移除,并直接给予了“可使用ICE替代TEE评价左心耳血栓”的IIa级别推荐。


盛夏教授还详细介绍了邵逸夫医院ICE临床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纳入2003名接受房颤消融的患者,其中1155例患者接受了术中ICE检查以筛查左心房/左心耳血栓,而另外848例患者则接受了术前TEE检查。研究对比了两组患者的血栓发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医院效率。结果表明,ICE组有5名患者、TEE组有15名患者被发现存在左心耳血栓,并因此暂缓了房颤消融手术。相较于TEE组,ICE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消融手术前的等待时间也显著缩短。ICE组中有高达41.2%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了消融手术,而这一比例在TEE组仅为9.0%。在安全性方面,两组之间主要围手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相当(0.2%对0.1%,p=0.76)。两组中其他主要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也相似,但ICE组术后发热的情况较少(12.7%对17.4%,p<0.001)。


此外,盛夏教授还提到了心腔内超声中国专家共识推荐的“LOVE”术式,该术式通过“三轴六向法”来高效完成左心耳封堵,并在封堵后同样采用“三轴六向”法来评估封堵效果。


邓海教授在评论中谈到,相较于传统TEE,心内超声(ICE)在筛查心腔内血栓方面展现出更高的准确性和提供更佳的舒适性,因此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ICE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其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上,还因为其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精确的心腔内成像,这使得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心腔内的血栓情况,为后续的介入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薛玉梅教授在总结致辞中特别谈到,多年来,电生理学术活动一直致力于为心律失常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展现出来极高的丰富性和专业性,为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介入治疗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真正做到了以新技术助力高效房颤治疗。


共享创新成果

展示精准“心”体验

▼▼▼

除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演讲环节,实践操作、真实演练也成为了学术活动备受关注的部分。会议通过展台系列活动,生动、直观地向与会专家们展现了新技术,与会嘉宾们时而亲身体验;时而热烈探讨,力求以新技术,掌握房颤高效消融之道,进一步拓宽临床诊疗的思路与操作。

展台展示了TactiCath™ Sensor Enabled™一次性使用磁电定位压力监测消融导管、High Density Grid Mapping Catheter,Sensor Enabled™ 一次性使用网状磁电定位标测导管、ViewFlex™ Xtra ICE Catheter 心腔内超声导管、Agilis™ NxT带止血阀的可控导管鞘、EnSite Precision™ 电生理标测系统等多种科研创新成果,为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提供灵活的消融方案,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以更安全、更高效的优势,成为了术者的“得力助手”,为房颤高效消融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欣欣向荣,未来可期。

本次会议通过学术分享、热点讨论、多功能展示等形式,探索精准、高效消融的全新解决之道,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共同呈现出一场朝气蓬勃的“消融”盛宴,不仅拓宽了全体参会同道的临床诊疗思路,还为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画卷,增添了一笔鲜艳的色彩。

相信,随着会议的圆满落幕,我国应对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房颤等复杂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手段将更加丰富,并持续诞生更灵活、更安全的消融方案,用“新技术”赋能医疗“新底色”、拓展学科“新成就”!

阅读数: 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