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贞记忆·1984—1989|群贤毕至建科创业




在改革开放中诞生

(1984—1989年)



第六篇

群贤毕至建科创业


建院初,为了加强学术领导,1984—1987年间医院聘请了北京内外20余位各科专家为学术顾问,有的专家带领成套人马帮助医院开展心脏手术,有的定期来院指导医疗学术活动,有的为医院青年干部组织专业学习班。


1987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兰锡纯教授(中)丁之祥教授(左一)来院指导,与吴英恺院士、孙衍庆院长等合影


当时,虽然心肺血管中心迁出北京朝阳医院,但依然得到翁心植教授的大力支持,坚持每周两次到干部保健科和胸内科查房。北京协和医院王诗恒教授,坚持每周到医院查房并亲自为住院医师修改病历。医院还聘请了四位国外学术顾问,包括瑞士的Charles Hahn、美国哈佛大学的JJ Colins、美国加州大学的Richard Petes和美国新泽西州的David Brerman。他们有的为心外科培养了青年干部,有的多次来医院开展手术协作,还有的为医院捐赠了成批的医疗仪器和专业参考书。

1981年--1984年北京市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安贞医院特聘内科名誉主任翁心植教授(左二)定期查房


国际协作也为医院带来很多支援,如美国医疗服务公司于1984年提供了价值50万美元的成套透析设备,使医院能够设立北京市透析中心。

此外,1987年我院又与我国澳门地区南光公司合作,更新扩大了血液净化中心。

陈宝田教授在《安贞医院心外科创建与发展的十年回顾》中写道,“北京心肺血管中心迁往北郊结核病院,由心肺中心心胸外科同部分结核病医院胸外科成员,联合组成心胸外科,占有一个病房,原4病房。这时由于吴英恺院长的国内外影响,有大批国内外人士先后来院参观心胸外科。有些外宾除参观外,参加手术时带来不少一次性医疗用品。这时心胸外科条件非常简陋,连进口的Polene线都没有,凡是需要心血管造影、右心导管检查的患者,都带到东四十条陆军总医院。约一年左右病员日益增加,由一个病区扩大成三个病区。4病区小儿心脏病科,9、10病区为成人心胸外科。支启华负责4病房,我负责9病房,李平负责10病房。1984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宣告成立,吴英恺任院长,林训生为副院长。建院不久由市科委宣布,心肺血管医疗研究中心为市属独立科研单位,心胸外科三个病房成立三个研究室,即:4病房挂牌先心病研究室,9病房为心瓣膜外科研究室,10病房为冠心病研究室,病房负责人为研究室主任。王惠玲从加拿大归国后,4病房小儿心内外科在一起工作,由王惠玲负责。研究室课题分工:4病房为小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9病房为心瓣膜外科、心肌保护、心脏移植研究;10病房冠心外科、左心辅助循环、人工心脏的研究。”

“由吴英恺院长聘任20多位国内外心脏科专家为北京心肺中心顾问,并邀请顾问来院讲学,参加手术。最早一组是瑞士根俄利心血管中心查理·韩(Charles.Hahn)教授,他不仅作了F4手术和讲学,而且赠送一台人工胰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1983年龚庆成、刘淑媛、黄淑英等曾在瑞士心血管中心进修一年多,中、外医护人员合作非常好,气氛融洽,麻醉师玛可(Maco)配合心外科手术一个多月。到1986年底,一年即完成体外循环528例。1987年完成608例,1994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超过1000例。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上升到全国第二位。”

据原体外循环科主任龚庆成回忆:“为了医院心外科水平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吴老两次邀请瑞士Han教授及其他专家来院帮助开展冠心病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Han教授在1986年赠送我院一台新的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机,正是这台机器成功抢救两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间隔穿孔的患者。这在当时国内属于先进的技术。”

吴学思是原北京朝阳医院翁心植教授的研究生,当时翁教授招收呼吸和心血管两个专业研究生,吴学思教授是他的开门弟子。研究生毕业时,适逢吴英恺教授在朝阳医院成立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她也加入了这个中心,并于1983年跟随吴英恺教授参与创建安贞医院。谈及那时创院的艰辛,吴学思教授说:“那时安贞医院附近连个楼房都没有,吴院长只带了10来个人过去,心内科只有我,很多人都劝我不要来,过来后孩子都没地方念书,院长特别指示一定要分给我一间住房,是一间12平米的平房,便于开展工作,没有卫生间也没厨房,当时没有相机,没能留下那个小房间的照片。”

吴英恺还邀请原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蔡用之教授、原沈阳军区总医院汪曾炜教授来医院传授换瓣技术和法洛四联症手术的经验。以后又多次联络国外心外科专家如美国盐湖城的Doty教授、波士顿及匹兹堡的著名教授来院讲课、手术、交流经验。这些活动对北京安贞医院早期心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及监护室诊疗技术的提高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北京安贞医院的发展及腾飞打下了坚实、牢固的基础。

原小儿心脏内科主任金梅曾提到第一任小儿心脏科主任王惠玲来北京安贞医院同吴英恺院士一起创业的故事。最初的安贞医院只有老病房楼(“工”字楼)一栋楼,小儿心脏科就在南侧的二层,由于一开始就是安贞医院的重点科室,床位56张,王惠玲教授被吴英恺院长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请来“挂帅”第一任小儿心脏科主任,当年王主任已是58岁高龄,但她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学识渊博,她曾和我聊起过为什么都58岁了还答应吴院长来安贞创业,第一是佩服吴英恺院长曾创建了阜外医院,在70岁高龄时又有远见卓识创立以心血管病为主的安贞医院来满足老百姓就医的需求。第二是圆自己的梦,王主任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儿科,部队医院条件好,拥有全国第一台心血管造影机,她在24岁就完成了全国第一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造影检查,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一医院毕竟不是心脏专科医院,她想把小儿心脏病的诊断与治疗做到极致,吴老答应她按国际化标准建内、外一起工作模式的小儿心脏科(与国外一样,目前仍是全国唯一),她要培养一批年轻的、专门为心脏病患儿服务的小儿心脏的专业医生。

建院之初,吴英恺院士亲自联系申请招收研究生事宜,1984年批准以科研机构名义招生。当时北京安贞医院仅有的9位研究生导师组成了第一届研究生学位评定委员会,吴英恺教授任主任委员,委员有林训生、宋瑞蓂、陈湛、胡旭东、李平、陈宝田、汪忠镐、王惠玲。

1986年北京安贞医院学术委员会名单






阅读数: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