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心知著
2024.04.12
第362期
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的形态学及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后的结局
刘健、孟晓松、孙宇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健心荐语
尽管在药物洗脱支架(DES)时代,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右冠状动脉(RCA)开口处新发病变的预后却不够好,一方面是因为RCA开口处新生病变钙化严重、扩张性差,且铰链运动过度可能导致支架变形和断裂;另一方面,先前的文献报道,孤立性病变的动脉粥样硬化较少,并且更常见于年轻患者和女性患者。然而,尚未有研究通过血管内成像对RCA开口处病变的形态学进行系统评估。
文章介绍
本研究通过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RCA开口处新生病变的形态学分型及其相关的临床结局。本文于2024年2月发表于EuroIntervention杂志。
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一项在纽约进行的回顾性、观察性的单中心研究。RCA开口处病变定义为距离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不超过3mm的病变,纳入标准包括:1)因RCA开口处存在病变,且伴有临床症状,而接受PCI的患者;2)用IVUS评估RCA开口处形态学,并且具有可分析的图像的患者。排除标准包括:1)支架内再狭窄者;2)既往接受过RCA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3)植入裸金属支架者。2005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共有5102例RCA病变患者进行了IVUS检查,其中368例患者存在RCA开口处新生病变,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变共170例。这170例病变被分为3组:1) 孤立性开口处病变(病变从开口处延伸不超过10mm,且不伴有钙化结节 [CN]);2) 开口处CN,通常伴有弥漫性病变(病变延伸超过10 mm);3) 伴弥漫性病变的开口处病变,但无CN。主要临床结局是靶病变失败(TLF: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明确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缺血驱动的靶病变血运重建)。
图1 :各组代表性病例
每个示例中,图(A)为术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图像,(B、C、D、E)为对应的IVUS图像
研究结果
孤立性开口处病变的患病率为11.8% (n=20),开口处CN的患病率为47.6% (n=81),伴弥漫性病变的开口处病变的患病率为40.6% (n=69)。与伴弥漫性病变的开口处病变相比,孤立性开口处病变在女性中更为常见(75.0% vs 42.0%;p=0.01),CN与年龄较大相关(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 :76 [70, 83] vs 69 [63, 81] 岁;p=0.002)。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N患者 (21.6%) 2年时的TLF率显着高于弥漫性病变患者 (8.2%) (p=0.04),而孤立性病变患者没有出现主要临床结局事件。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CN与TLF显著相关(风险比 6.63,95% 置信区间:1.28-34.3;p=0.02)。
表1:临床特征
表2: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中与病变形态学相关的临床变量
表3: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术中具体情况
表4:IVUS结果
表5:多变量Cox 比例风险模型中与TLF相关的临床和形态学因素
图2:孤立性病变、CN病变和弥漫性病变靶病变失败的 Kaplan-Meier 曲线
结 论
通过IVUS可以区分RCA开口处病变的形态学特征,病变在形态学上的差异可能与长期临床预后相关。
讨论
由于RCA开口处病变的形态学差异可能影响DES植入后的临床结局,因此在导引导管撤离后使用IVUS评估RCA开口处病变的形态学特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但是,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仅纳入了具有可分析的术前IVUS图像的患者,存在选择性偏倚。其次,入组患者数量较少,尤其是“孤立性开口处病变”亚组。第三,由于出现临床结局的患者较少,本研究将多个结局变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这可能导致I类错误。最后,尽管本研究揭示了RCA开口处病变接受PCI治疗后出现TLF的预测因素,但针对此类病变的最佳治疗策略仍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