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两代人,同患扩张性心肌病,同因终末期心衰不得不面临“换心”。两年前,儿子小冯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迎来重生;两年后,母亲韩女士也在该院成功植入了一颗人工心。“感谢亚心所有的医护人员,是你们救了我们一家。”儿子小冯激动地说。据悉,韩女士恢复情况良好,已于近日转到普通病房。
小冯紧握母亲的手和她聊天
重获“心”生的母子俩合影
母子二人,两个“换心人”
33岁的小冯家住湖南娄底,10多年前就因频繁胸闷气短、腹胀难受被诊断患有扩张性心肌病。小冯的母亲韩女士当时也接受了相关检查,发现同样患有此病,只是症状较轻。
一心救子的韩女士这几年陪同儿子四处奔波求医,可小冯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其心脏几乎撑满了胸腔,已发展到了心衰终末期。2021年10月,一家人抱着最后的希望求诊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登记心脏移植名单8个月后,小冯终于等来适配的“救命心”,于2022年7月2日成功实施了心脏移植手术。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养,小冯的身体逐渐恢复,已回归正常生活。可一家人沉浸在幸福之中没多久,母亲韩女士又在今年2月发现扩张性心肌病病情急剧加重,稍微动一下就胸闷、气喘,甚至无法平卧,在当地医院治疗数日,症状仍无法缓解。心疼不已的小冯赶紧联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将母亲转运过去救治。
心脏严重扩大、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返流,还伴有房颤、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严重衰竭的韩女士,生命岌岌可危,到了必须“换心”的地步。然而,当前心脏供体极度缺乏,要等到一个合适的供源非常难。“韩女士的情况比较危急,药物治疗已不起作用,必须尽快手术,目前植入人工心脏是最适合她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外科主任华正东说道。
有儿子的成功先例,韩女士及家人很快接受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方案。3月17日,华正东主任带领团队为韩女士实施手术,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历时5个小时,随着人工心脏启动运行,韩女士的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正常、平稳,手术大获成功。恢复迅速的她目前已转到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中。
华正东主任团队为韩女士植入“人工心”
重症监护室任海波主任为韩女士做检查
母子二人,两个“换心人”
弥补心脏供体紧缺 “人工心”优势明显
心脏移植手术是通过外科手术摘除自身衰竭的心脏,同时将健康的供体心脏植入到患者的胸腔当中,适用于各种内外科手术治疗均无效的终末期心衰患者。据了解,全国每年大约有100万心衰患者等待心脏移植,但因供体严重不足,每年接受手术的不足1000例。华正东主任介绍,仅武汉地区,每年就有数千名患者亟需心脏移植,但能够手术的患者仅100多例,很多人没有等到就遗憾离世,人工心脏植入无疑为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与心脏移植不同,人工心脏植入不需要摘除患者原有的心脏,而是在心脏旁边加装了一个“机器泵”,用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从而维持人体的血液循环,即使心脏停跳,患者依然能够维持生命,适用于无法做心脏移植的终末期心衰患者。一方面能弥补“心源”紧缺问题,为患者延长生命,争取更多时间等待移植机会;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短期心衰、心功能有恢复可能的患者,也可以先用人工心辅助,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将其取出。
“冯先生和韩女士,母子两代人,一个心脏移植,一个植入人工心,两种不同的心衰终末期治疗方式,但取得的良好效果是相同的。”华正东主任介绍,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三年生存率在90%以上,与心脏移植基本一致,可以用于各个年龄段,术后无需服用抗排斥药物,后续维护费用比较少,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只是多了一个装电池的“背包”而已。
精湛技术保驾“换心” 全链条专业治疗
目前,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是终末期心衰外科治疗的两种主流方案,这两种手术方式不仅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后监护的全程管理更是极为复杂,我国能独立开展这两种手术的医院仅几家,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是其中之一,无论是技术和经验都非常成熟,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据悉,为了让终末期心衰患者得到规范化系统治疗,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在今年2月专门成立了终末期心衰治疗及康复中心,汇聚心脏内外科、重症医学科、超声科、心脏康复科、护理等科室团队资源,多学科密切合作,不但涉及到诊断治疗,还融合康复、护理等一系列的举措,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带来精准的个体化监测、评估、治疗、康复和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