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一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两例高龄高危TAVR手术病例|ECMO支持下急诊TAVR九死一生,98岁抗战老兵TAVR后再获新生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郭晓纲主任、周逸蒋副主任医师、王凯主治医师、夏炜聪主治医师在多学科团队支持下,使用VitaFlow Liberty®完成一例ECMO支持下急诊TAVR手术及一例高龄主动脉瓷化TAVR手术。经过手术团队缜密的术前评估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常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


病例一


患者简介


患者77岁男性,20余天前劳累后出现气促乏力,伴恶心纳差,1周前症状加重,遂至我院急诊就诊,予利尿等对症治疗,心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拟“心脏瓣膜病、急性心力衰竭”收住。入院后予利尿治疗后效果不佳,血压进行性下降,肝酶和乳酸显著增高,予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后转入重症监护室行CRRT治疗,拟评估行急诊TAVR术。术前进一步检查发现下肢静脉血栓、肺动脉分支栓塞、左心室心尖部血栓形成。

术前诊断:

1、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功能IV级;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肺部感染;4、急性肺栓塞;5、左心室血栓;6、下肢静脉血栓形成;7、肝功能不全;8、肾功能不全;9、低蛋白血症;10、睡眠障碍。

心脏超声


术前超声

峰值流速:5.29 m/s

最高跨瓣压差:112 mmHg

平均跨瓣压差:64 mmHg

左室射血分数EF值:43%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5.4 cm


心超诊断意见:

主动脉瓣钙化粘连、狭窄(重度)伴反流(轻-中度);

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

左室收缩功能减低(校正EF:43% );

肺动脉高压(PASP:63mmHg);

下腔静脉增宽。


术前CT评估


术前分析


郭晓纲教授:患者老年男性,主动脉瓣重度狭窄诊断明确,住院期间急性心衰加重,合并心源性休克,有急诊TAVR指征,但进一步检查发现肺栓塞合并心室血栓,存在TAVR手术相对禁忌,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后仍坚持行急诊TAVR手术。患者心源性休克状态,术中循环崩溃风险极高,拟启动ECMO支持下手术。

解剖特点:该患者为三叶瓣,左右瓣叶融合,重度钙化;瓣环周长74.3mm,平均径23.6mm;LVOT周长74.3mm,平均径23.6mm;瓣上4mm/6mm预估可推开空间周长71.9mm/68.3mm。
股动脉入路两侧血管无迂曲,右侧入路血管分叉高度可。左侧血管平均最小内径7.2mm,右侧血管平均最小内径7.2mm。
风险分析:

1. 左冠高度低(10.9mm),瓣叶长度(14.1mm)高于开口下缘(12.2mm),但低于开口上缘(17.2mm),窦宽相对24# 瓣膜可,左冠风险低;右冠高度可(14.5mm),瓣叶长度(14.9mm)长于开口下缘(14.0mm),但低于开口上缘(16.8mm),窦宽相对24# 瓣膜可,右冠风险低。

2. 左右瓣叶交界可见钙化,影响支架贴合,存在瓣周漏风险。
3. 瓣环角度60°,主动脉弓大弯侧可见钙化,升主动脉扩张,备圈套器。

4. 患者心尖部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风险高,患者家属坚持急诊手术,术中注意关注导丝位置,避免触碰血栓;围术期及时关注心尖部血栓情况,神经介入团队随时准备介入取栓。


手术策略


请麻醉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体外循环、超声、介入护理、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支持,全麻气管插管,切开左侧股动静脉置入ECMO套管后转机,右侧股动脉作主入路,右侧桡动脉辅入路;主入路置入22F大鞘,拟20mm球囊预扩,预装载24# VitaFlow Liberty®瓣膜;标准位释放,根据压差和PVL情况决定是否后扩。


手术过程


根部造影

20mm球囊预扩

瓣膜定位

多次释放回收造影

22mm球囊后扩

最终造影



术前压差:57mmHg

术后压差:0mmHg

术中心超提示生物瓣位置功能良好,心尖部血栓无移位


术后转归


术中及术后持续监测心超未见心尖部血栓移位,术后转ICU继续治疗。期间患者曾因肺部感染加重病情发生变化,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转危为安,顺利撤下ECMO、拔除气管插管,循环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并顺利拔除CRRT管路,无需长期血透,后转入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术后3月左右,患者步行至我院瓣膜门诊复诊,各项指标稳定,恢复良好。




病例二


患者简介


患者98岁抗战老兵,5天前因寒战高热、大便暗红于当地医院就诊,期间出现胸痛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120送至我院急诊后拟“急性冠脉综合征”收住。患者冠心病病史20余年,近几年陆续多次行冠脉支架置入术。入院后心超提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造影提示原支架通畅,原位血管中度狭窄;患者住院过程中突发胸闷加重,伴恶心呕吐,氧合下降,遂予气管插管后转监护室治疗,在监护室期间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与患者家属沟通后遂行TAVR术。

术前诊断:

1、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中度关闭不全,急性心力衰竭,心功能IV级;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状态;3、重度贫血;4、慢性肾脏病5期;5、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高血压。


心脏超声


超声评估:
主瓣狭窄(中重度)伴关闭不全(中度)主动脉瓣钙化;
左室壁运动异常 左室收缩功能下降 左室壁增厚;
主动脉硬化 二尖瓣钙化 二尖瓣返流(中度);
三尖瓣轻度+返流 肺动脉高压;
心包少量积液。


术前CT评估


术前分析


解剖特点:三叶瓣,瓣叶纤维增厚,轻度钙化,左无瓣叶交界钙化融合;瓣环周长73.7mm,均径23.5mm;LVOT周长:77.4mm,均径24.6mm;左无瓣叶交界钙化融合;62°横位心;主动脉瓷化,弓角度偏锐,钙化重。患者左侧入路最窄处6.1mm,右侧入路最窄处6.6mm;左侧股动脉分叉位于股骨头中位,右股动脉分叉高度可,入路迂曲。


手术策略


全麻气管插管,右侧股动脉主入路,内联鞘输送;瓣环角度大,弓部钙化重,预埋圈套器辅助过弓跨瓣;20mm 球囊预扩,植入VitaFlow Liberty®27瓣膜;根据压差和PVL情况决定是否后扩。


手术过程



猪尾窦底造影

导丝跨瓣

对侧上圈套器

球扩

圈套器辅助过弓

输送系统定位

释放至可回收极限

超声确定瓣膜位置

完全释放瓣膜

完全释放瓣膜

弓部减影检查

入路减影检查

术后心超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结语

在多学科协作下,浙大一院心内科郭晓纲教授团队经过2个小时紧张有序的操作, 顺利完成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入,手术取得圆满成功。第一例患者病情危重,同时合并心室血栓,抗凝时间不充足,血栓脱落风险大,存在TAVR手术相对禁忌,但患者病情危急,且患者家属强烈需求行急诊手术,最终在手术团队及患者家属共同努力下,患者手术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预后结果。第二例患者,98岁超高龄,呼吸衰竭,循环不稳定状态下,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行TAVR术,术后当天循环较前明显稳定,减量血管活性药物,第二天呼吸训练后拔除气管插管,最终顺利带药出院。郭晓纲教授表示,相比传统的外科开胸手术,经股动脉的TAVR手术具有不需要体外循环,不需要打开胸骨,几乎没有明显的失血,具有麻醉时间更短,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此类无法承受体外循环停跳手术的患者来说是真正的救命良法。


TAVR手术又称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通过小创口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到主动脉瓣区通过球囊或自膨胀的力量将瓣膜展开,从而完成瓣膜的植入,瞬间恢复瓣膜的功能。在TAVR手术出现之前,当心血管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的症状,并确定适合进行瓣膜置换手术后,需长达四小时以上的外科手术,创伤较大(20cm刀口),康复周期较长(3-6个月),对于患者耐受是一个巨大考验。此外,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及外科高危的患者甚至没有手术机会。随着TAVR手术的出现,这项新技术为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特别是年龄>65岁)的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相比外科手术,TAVR手术仅需要90分钟,创伤小且恢复快,患者在接受手术后3-5天即可康复出院。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获益。

将来,浙大一院心内科团队将继续深耕心脏瓣膜介入治疗领域,以更丰富的手术经验、更精湛的手术技术为广大瓣膜病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


在学科带头人郭晓纲教授的带领下,浙大一院心内科瓣膜介入团队近年来在经导管瓣膜修复/置换领域取得连续突破,现已常规开展四瓣位介入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方面,已成熟开展ECMO支持下危重病患TAVR、同期冠脉PCI、冠脉保护下TAVR、脑保护装置下TAVR、同期肥心消融联合TAVR、急诊TAVR等技术,首创升主动脉包裹+经股TAVR杂交(https://www.drvoice.cn/v2/article/10198;广泛开展经导管二尖瓣缘对缘修复术(M-TEER),多伴有挑战的解剖学结构,并参与多项国产器械研发;在国内较早开展经导管三尖瓣缘对缘修复(https://www.drvoice.cn/v2/article/11564;https://www.drvoice.cn/v2/article/11738)和经导管三尖瓣瓣环成形术(https://www.drvoice.cn/v2/article/12160),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未来,团队也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致力于技术创新和进步,为更多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扫码查看微创心通医疗学术专栏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阅读数: 1731